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父母如何建立一个以身作则的示范?
孩子天生爱模仿,又缺少鉴别能力,即使是那些不好的事情,一旦多次接触以后,也会渐渐麻木,并染上恶习。
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呢?
在道德和品质形成方面,父母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看样学样,以后也会孝顺父母。
现在的父母动不动爱说“这孩子不听话”,这句话有问题吗?
言下之意父母的话就是标准,就是对的,就是金玉良言。不一定!
为什么要听您的话?您做得怎么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呢?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就像镜子一样复制给孩子。
父母的话当听则听,不当听则千万不能听。
要有区别地听,当然这里主要是说父母的话对与不对。全盘地听,全盘不听都不对。这就给我们做父母的提出了要求,要学习、要提高、要与时俱进。
太小的孩子分辨能力不足,对父母有依赖性。这个时候,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我有一个二岁的小外甥女,有一天她的曾祖母咳嗽,她的祖母走过去给曾祖母拍背。这个小孩就记住了。从此,只要她的曾祖母咳嗽,她都会为曾祖母拍背。
这就是身教的魅力。
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家长用嘴巴说。
孩子天生善良,她知道拍背是为曾祖母好。
孩子来到世界上是一张白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平常带孩子最多的亲人,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所拥有的善良、乐观和宽容,日常生活习惯都会透过孩子的身上反映出来。
孩子与父母这份深沉的链接,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述的,孩子复制的是父母的行为。
无论家长的这些日常生活习惯看起来多么不起眼,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那些美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不仅影响着父母的人生,也会造就孩子未来的人生,甚至会成为孩子未来家庭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什么是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有时候我们不光要告诉孩子做什么、怎么做,还要做给他看,有了示范孩子就自然会跟着做了。
当我们的孩子有善行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记录下来,给孩子及时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还有就是孩子的摸仿能力很强,超过语言的作用。
6岁以下的孩子,如果父母希望培养他什么品质,要明确告诉他,以后孩子会很乐意去做。当他做到了以后,父母一定给他一个回应,他会知道这个事儿是大家所肯定的,日积月累这方面的品质就会形成!
父母不喜欢他做什么,而他做了,你要告诉他这样做,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为孩子所营造的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是精神上给予关注,这样孩子就会注意以自我心灵的成长。
爱是什么?
就是父母为孩子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做的一切。
当今社会,大家一定注意: 切莫丰富了物质,荒芜了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