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部分
增加的功能越多,就越难发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新功能。这样盲目添加的新功能早晚会成为垃圾功能。增加复杂性意味着遗留代码越来越沉重,导致产品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而且也越来越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与此同时,用户也会对你的产品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增加的复杂性导致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功能。况且,一想到为那么多没用的功能买单,他们就更加不高兴了。
简单并不意味着欠缺或低劣,也不意味着不注重装饰或者完全赤裸裸。而是说装饰应该紧密贴近设计本身,任何无关的要素都应该予以剔除。
简单而迅速的方式是用一句话把它写出来,包括我要设计什么、要遵循哪几条设计规则,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术语。然后,在面对设计功能对照表而犹豫不决时,我就会暂时停下来,问我自己:“做这个表是为了什么?”这个描述是我判断设计是否简单的基准。在做一些比较小的设计(如大型网站中的一个页面)或者在我多多少少了解设计背景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都是很奏效的。 更好而花费时间更长的方式是描述我希望用户拥有什么体验。具体一点儿说,就是描述用户的使用情景,以及我的设计怎么满足用户在该情景下的需求。在设计一些大型项目时(比如整个网站或者移动设备),这种方式很合适,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深入透彻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用户不需要多少时间,而且几乎也不用因此额外花什么钱。即使是短暂的拜访参观,也会让你收获很多。 如果你不能到用户现场,那么就要跟用户多了解一些他们工作环境的情况,特别是要知道他们在使用你的软件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什么事情。
你的用户体验应该简单到不受这些干扰的影响,能够在人们被打断的间隙生存。
专家并不是典型用户,他们的判断会出现偏差。他们不会体验到主流用户遇到的问题。 他们追求主流用户根本不在乎的功能。
像这样反复问自己“然后呢”,最终会发现用户的感情需求、合理需求,直至解决方案。而且,也有助于对你想要解决的设计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当然,你还要跟实际的用户去讨论一下你的想法。)
只有知道用户是谁以及他们的真实想法,你才可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接下来要做的是描述用户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做什么。记住,你应该对用户的行为而不是你的设计最感兴趣。如果你在这个阶段过多地描述自己的解决方案,结果就会把自己绕进去。正确的做法是只描述一定程度的细节,能说清楚就行了。比如,一开始可以写“拍摄并分享视频”,然后列出用户行动的每一个步骤,详细程度要前后一致。有必要多花点儿时间把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想清楚。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设计简单,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可信的环境(故事中的“时间”和“地点”)
可信的角色(“谁”和“为什么”)
流畅的情节(“什么”和“怎么样”)
根据我的经验,任何项目的前3个方案大约都是对真正重要问题的描述。这段时间非常令人头疼,因为复杂性似乎与日俱增,而且脑子里也没有什么想法。坚持不懈是达成简单最重要的一步。与别人分享你的认识,即使你不在场也能保证作出正确的决定。而且,你的所有干系人都能说出什么是好的决定,什么是坏的决定。 让最核心的理念随处可见,提醒人们时刻谨记。随时随地使用,让它成为人们时刻不忘的追求。把它公之于众,意味着团队所有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交付什么样的功能。 找到并开始分享你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开始设计了。跟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复述你的故事,看见他们一次就讲一次。不要停下来,要天天讲,反复讲。直到你讲得自己都厌烦了,人们才会真正领悟你的认识。
删除——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按钮,直至减到不能再减。
组织——按照有意义的标准将按钮划分成组。
隐藏——把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按钮安排在活动仓盖之下,避免分散用户注意力。
转移——只在遥控器上保留具备最基本功能的按钮,将其他控制转移到电视屏幕上的菜单里,从而将复杂性从遥控器转移到电视。
买,还是走人。这些网售商都知道,任何一丝疑虑都会导致用户打消购买的念头。因而在结账这个环节,网售商删除了其他每个页面顶部和底部都有的导航链接。
以下是一些减少视觉混乱的方法。
1,使用空白或轻微的背景色来划分页面,而不要使用线条。为什么?因为线条在前景中,而空白和颜色在背景上,前景会更多地吸引人的注意力。 尽可能少使用强调。如果仅加粗就行了,就不必又加粗、又放大、又变成红色。 别使用粗黑线,匀称、浅色的线更好。
2,控制信息的层次。如果页面中信息的层次超过了两或三个层次,就会导致用户迷惑。比如说,要少用数字、大字体或粗字体。最好总共不超过三个层次:标题、子标题和正文。 减少元素大小的变化。例如,如果你在设计某个报纸的电子版,可能会有一大块放置头条新闻,另有5小块放置次要一些的新闻,千万不要让版面上出现大小都不同的6个区块。
3,减少元素开头的变化。整个界面中最好只使用一种按钮样式,使用三或四种按钮样式就太花哨了。
4,聚焦于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这意味着专注于那些承载用户核心体验的功能,也意味着交付的功能必须能够消除用户的挫折感,能够消除他们的焦虑。
5,聚焦于可用资源,通过删除残缺的功能、不切题的元素和花里胡哨的东西为用户提供价值。 聚焦于达成用户的目标。纠结于流程会陷入细节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删除那些干扰性的、增加用户负担的“减速带”:错误消息、不知所云的文字、不必要的选项和造成视觉混乱的元素。
如果一个元素的重要性为1/2,那就把它的大小做成1/4。
利用感知分层技术,我们可以把一些元素放在另一些元素上方,或者把两组元素并排起来。例如,可以用连续的色带联系相关的内容,甚至,还可以让散落在用户界面各个地方的元素之间建立联系,比如为购买按钮和购物车图标应用相同的颜色。在使用感知分层的情况下,不一定要把界面严格分割成几个区域。
尽可能使用较少的层。内容越复杂,所需的分层反而能少些。 考虑把某些基本元素放在常规背景层,因为一个元素很难放在两层里。 尽量让任意两层之间的差别最大化。20%的灰度和30%的灰度很难让人分清。类似地,在选择颜色时不能忘记色弱的用户。 对于相对重要的类别,使用明亮、高饱和度的颜色,可以让它们在页面上更加突出。 对于同等重要的类别,利用感知分层技术,使用相同的亮度和大小,只是色调要有所区别(就像伦敦地铁图中的地铁线路那样)。
说用户的语言。之所以有各种流程,是因为用户必须遵从某种行政程序(比如申请护照要走一系列流程)或者技术性的程序(如配置调制解调器),而行政管理领域和技术行业正是许多术语的发源地。对于业内人士,行业术语简洁明确。但对外行来说,一个看不懂的词,要比一段能看懂的话还复杂。 把信息分成小块展示。如果这个块太大,用户会认为表单很复杂。如果把表单切分成过多小块,用户又会觉得表单太琐碎太麻烦。因此,每个块必须完整而又自成一体
在流程中的每一步都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情况下,阶段展示的效果最好。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隐藏功能打上的标签,如含糊其辞的“更多”,或者类似谷歌高级搜索那样高高在上的字眼——“高级”。虽然这些方案很常见,但并不理想。隐藏复杂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让用户产生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感觉。而为按钮打上“高级”的标签,显然就是在喝斥用户:你不配使用这项功能!这种感觉可不好。
把标签放在哪里比把标签做多大要重要得多。
感悟
- 产品设计过程中要遵循[less is more]原则,分清楚一个页面的功能定位什么,从而去把干扰因素删除。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问题时,不要想着在这个问题上打补丁,不要添加东西,而是从本身产品设计和布局上有没有做好这方面考虑。
- 设计产品时一定要把每个细节和场景都考虑清楚,把逻辑理清楚才能投入开发。
- 在产品投入使用中一定要投身进入用户群中,获取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