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齐帆齐简书会员专题齐帆齐微课
中国书法五千年---汉隶:通古今之变

中国书法五千年---汉隶:通古今之变

作者: 小原的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3-03 14:50 被阅读0次

    汉代,是我国书法艺术承先启后,蕴古开今的光辉灿烂时期,居主导地位的典型书体是隶书,所以人们常用“汉隶”来称呼这个光辉时期的典型书体。

    相传秦人程邈创造了隶书,但其实任何一种书体都有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创造出来,千千万万的书写实践者,也都是创造者。

    隶书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就已出现,程邈的所谓创制隶书,实情应该是对原先隶书进行整理改造,统一标准,以符合当时“书同文”的要求。

    战国 云梦睡虎地秦简

    战国晚期,在书写便捷的需要,以及艺术思想开放等因素的催生下,篆书开始向隶书过渡,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秦文隶变。《云梦睡虎地秦简》就生动的展示了这隶变过程。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内容共有9种,书写者不一,时间跨度长,风格也不尽相同。字形还大量的保持着篆书颀长的特点,但有的按篆书写法本该平正婉转的却被简化为一个半圆,有的本该圆转的被改成了斜折,最明显的是有的横画用笔简略而过,看得出很少有所讲究。

    秦文隶变得最大动因,就是为了书写的简洁方便,因此如果我们说早期的隶书就是篆书的快写,似亦无大错。

    也许是快写带来的必然结果,秦简文字书写时通常都采用化曲为直,破圆为方的写法,草率的横、捺书写还带出了飞扬生动的波磔。

    汉 居延汉简

    20世纪70年代,居延遗址出土的两万多枚汉简总称为《居延汉简》,它约为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至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的作品。

    这批简牍式多样,内容丰富,所用的书写字体包涵汉篆、隶书、章草,可以说是一种公务性的实用字体。

    风格从整体上来看,具有汉代恢宏大气、粗犷豪放的气韵。因为都是日常的手写体,所以较为真实的展现了汉代民间书法的面貌。

    总括起来说,汉简有三特点:

    一是风格多样。汉简多为日常书写,所以书写者不同,风格也就千差万别。

    二是放。汉简的“放”是“形”的放,更是“意”的放。最直观的是表现在隶书的雁尾上,不但长得夸张,而且粗放的夸张。

    三是快。汉代艺术的大气势,有时还表现在速度上,如著名的雕塑《马踏飞燕》,砖雕《斧车图像砖》等。汉简的用笔有时也是十分爽利率意的,尤其是出锋的那一刹那,快得如闪电划过夜空。

    西汉 五凤二年刻石

    西汉时代,隶书日臻成熟,但是还带有篆书的笔意,如《五凤二年刻石》,此石书法尚无明朗的波磔笔画,前人论书法称之为“古隶”。

    东汉是隶书完全成熟和鼎盛的时期,结体精严曼妙,笔法多姿多彩,此时碑刻盛行,佳作如林,各具特色,蔚为大观,达到了中国古代隶书艺术的巅峰阶段。

    东汉 石门颂

    《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11月刻。22行,行30、31字不等,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石高九尺九寸,广七尺七寸。

    它用笔圆劲纵放、飘逸多姿,结体洒落自然,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是东汉刻石中最具艺术特色的隶书名碑之一。

    《石门颂》的字,横笔不平,竖笔不直,起收无迹,自然率意,结体大小不一,妙趣天成。由于在崖壁上书写镌刻,故而在自然的挥洒之中形成了遒古蜿蜒的笔法。

    东汉 乙瑛碑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35年)立,隶书,18行,行40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史晨》《礼器》合称庙堂三巨制。

    《乙瑛碑》的艺术价值,不体现在其用笔的方圆兼备,波磔分明;也不体现在其结体的中宫舒朗,字形错落;而是体现在其对美的感觉的精准把握上,所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

    首先是意态的骨肉匀停而又神采飞动。《乙瑛碑》中每个字的点画,粗看是相同一律的,包括走向、长短、粗细,但细看又是和而不同的,其中自有各种细微的变化,显现出骨肉匀适的美感。

    东汉 乙瑛碑

    其次是精致入微而又端庄大方。

    第三是时见匠心而又浑然天成。

    第四,《乙瑛碑》的用笔结体,均可说是在“俗”的边缘徘徊,这也就是后世很多学《乙瑛碑》者易致俗气的原因。

    也正因为他是属于一种“近俗”的雅,所以它的美是雅俗共赏之美,堪称隶书中的《兰亭》。

    东汉 张迁碑

    《张迁碑》全名《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颂》,立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碑文叙述的是张迁由谷城长升为荡阴令后,其故吏韦阴等41人,为彰扬其政绩而捐资立碑的事。碑高292厘米,宽107厘米。

    《张迁碑》知名度极高,不但是方正劲古一类隶书中的翘楚之作,而且也是整个汉隶中的代表之作,对后世影响犹大。

    《张迁碑》的美,来自笔画厚重质朴、方劲高古、骨力劲健,结体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富于变化,气质自然天成,规模其形迹孜孜而不可得,故愈益让人羡慕。

    此碑很受后世书家推重,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就曾临此碑背过百遍。

    东汉 礼器碑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立于山东曲阜,内容记颂韩勅主持修饰孔庙,制造礼器等政绩。碑的四面均有刻字,且都是隶书,碑阳(即正面)有16行,每行36个字,文后有韩勅等九人的题名,碑阴(即背面)和两侧也都有题名。

    《礼器碑》被前人誉为“书中无上神品”,此碑书法线条瘦劲,极具阳刚精劲之气,它以瘦硬而有神采的艺术风貌冠绝古今。历代对此碑评价极高,认为它无美不备,推为汉隶极则。

    在书法艺术中,能够运用细线条表现出穿金刻玉的力量,《礼器碑》是极好的典范。

    东汉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刻,隶书。清代的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评价此碑,“字法道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如果要在汉碑中寻找最为秀丽典雅的书法,咋当首推《曹全碑》。此碑自明代万历初年出土以来,几乎受到清代书家的一致赞叹,碑在陕西西安碑林。

    此碑书法风格属秀丽一格,平和简静,内轻刚而外俊美,有人说它如少女簪花,文雅可爱;有人说它如雅人高士,风流自赏。其笔画圆润而精气内含,从容潇洒如行云流水,风神颇为俊逸。

    此卑在众多汉隶中极负盛名,被人们视为临习汉隶的上乘范本。

    东汉 鲜于璜碑

    鲁迅先生曾多次赞叹汉代艺术,他说:“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鲁迅先生还大量搜集汉代画像拓片,准备“摘取其关于生活状况者,印以传世”。他赞叹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王国维先生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同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隶书,就是汉代的书法艺术,无论何时,要学习隶书,总要回到汉代来研习这些不朽的刻石。


    本文部分内容取自《字美在何处》方建勋 杨谔著

    #齐帆齐2022年写作营 第21篇 2465字 总30667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书法五千年---汉隶:通古今之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xu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