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的故事

作者: 郭襄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7-31 21:30 被阅读365次
    赤水河

    赤水河,长江支流,一如长江,世界醒目。

    她发源于云南,奔流在贵州和四川境内的崇山峻岭中,蜿蜒向北汇入长江。

    得知我要去仁怀出差,朋友一脸茫然,仁怀在哪儿?

    我问他,知道茅台酒吗?

    他点头,那必须知道。

    我告诉他,产茅台酒的茅台镇就在仁怀。

    提到茅台酒,怎么能绕得过赤水河?这条写满浪漫与豪情的河流,上亿年的历史上,曾演绎出无数史诗般的传奇故事。而故事的开头,从前的从前,要从那条千年古盐道说起。

    贵州省不产盐,自古以来,食盐需要通过乌江盐道从四川运过来,从先秦开始,川盐入黔主要仰赖于河川与古道。那时的运输,除了赤水河的船运,此外只能靠人挑马驮。于是,按照当时的行程,步行每隔30里或50里,便形成了一些供行路者休憩的大小集镇。

    赤水河畔的茅台镇便是其中的一个。河运带动茅台镇的繁荣持续了数百年,直至20世纪60年代,仁怀通了公路,食盐改从遵义用汽车运进,赤水河运销川盐的时代从此结束。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瓶碎了的茅台酒让国人扬眉吐气,而后骄傲地回味了百余年,茅台镇也一跃成为赤水河畔知名度最高的镇子。茅台镇的繁盛却未终止,因为仁怀古盐道上,走出了一个亮得发烫的名字——茅台酒。

    据称,这里的土地,是全球经济价值最高的地方之一,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业区,年产值接近500个亿。这个惊人的产值,皆来源于当地的传统手艺,酿酒。

    盛夏走进茅台镇,扑面而来的,是艳阳下挟裹着热浪和酱香的空气。茅台镇三面环山,紧依赤水河而建,如同一个天然的酒缸,人在其中,又闷又热。这种像在电饭煲里散步的感觉,却是酿酒的绝佳环境。

    茅台镇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之前。

    镇里有一座国酒文化城,这里不但浓缩了中国五千年酒文化的辉煌及精髓,更详细的记录了茅台酒的发展历程。

    据传,唐蒙当年受汉武帝派遣出使夜郎时,从夜郎带回一种名叫“枸酱”的东西,汉武帝食用后,称“甘美之”。枸酱,就是现在的酒。

    夜郎国的印记早已湮没在岁月的烟云中,但“枸酱”所在的仁怀,酿酒的历史却从未间断。

    至今,镇子里还保存着以“茅酒之源”为代表的茅台酿酒工业遗产群。

    这片青瓦顶仿古建筑的园子坐落在茅台酒厂区,始建于明代,因战乱几次被毁,后又重建,是茅台酒从西汉迄今为止的最早酿造体系的实物见证观光园。

    穿过一段青石板路,从刻有“茅酒之源”四个字的门前走过,转入一座院子,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石板的地面,凹缝处青苔遍布;几方废弃的窖池,池壁依稀存留着斑驳的赤色;生产房后面,曾经用于生产茅台酒取水的杨柳湾水井,寂寞了很多年。

    午后的“茅酒之源”很安静,空气中却都是闷热的躁动不安的分子,压在院角大石缸里睡莲的花瓣上,凝结出一颗颗水珠。几个边角破损的石墩子,静静伫立,旁边几簇不知名的小花兀自灿烂。

    时光可以让伤痕开出鲜花,也可以让糟糠变成佳酿。

    遥想百年前,脚边的窖池里,本地特有的糯高粱与上百种微生物群,正在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一坛坛酱香美酒在老匠人的古法手艺下,用郁郁粮香诉说着传奇。

    如果说仁怀及周边地区出产的糯高粱,是茅台酒的骨肉,贯穿茅台镇全境的赤水河,毫无疑问则是茅台酒的血液。

    在中国几千年的酿酒史上,名酒产地必有好水。就如古井贡酒如果缺了那口古井未必扬名天下,茅台酒若离开了赤水河,必然也难以挥洒出醉人的芬芳。

    赤水河的妙,除了富含矿物质,更在于她似乎通人性。她并非终年赤色,每年端午至九月前后,由于降雨冲刷,河水呈现混浊的棕红色。而到了重阳时节,她又会变得清亮无比,这时,正好是沿岸酒厂大量取水投料、烤酒、取酒的时刻。其天人合一的奥妙,令人称奇。

    传奇又何止于此?这条河日夜奔流不息,用涛声和波澜,编织出或壮阔或低回的无穷无尽的故事。(完)

    文/图:郭襄不爱张君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赤水河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dw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