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好课的三个秘诀

作者: 粉笔老怪 | 来源:发表于2022-10-08 08:09 被阅读0次

    首先是要好好备课,备课越充分,课程越精彩。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感动自己。

    备课,就要查资料,把前因后果搞清楚。自己都不懂,或一知半解,就无法讲透讲深。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知识点绝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字词,人物。

    背景知识实际上有很多。

    该文选自左传,那为什么叫左传?读音为什么不是船音,而是赚音?传是解释的意思,为什么是左?原因是是春秋左氏传的缩写,左氏指的是左丘明,那为什么要解释春秋?因为春秋的作者孔子写得太简单了,所以要解释。

    那我们说的春秋笔法是什么意思?是微言大义,是一字寓褒贬。那为什么要有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因为孔子想维护周初以来的礼乐制度。

    那为什么课文郑伯克段于鄢却用了克这个没什么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呢?

    因为孔子觉得里面的主角都不能代表正义的一方。

    郑庄公是个一肚子阴谋诡计的国君;郑庄公的母亲姜氏是个受私情所惑,个人情绪凌驾于国家安危之上的人;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则是一个充满野性的谋反者。

    这里就看出了孔子对这件事的态度。所以推出春秋这部书除了记录历史事实之外,还得懂孔子的写作动机。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三国演义中关羽晚上读的书是春秋而不是其它的书。因为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定位是忠义,所以看春秋合适,看诗经不合适,看周易也不合适,对吧。

    又比如这篇古文中双方矛盾的起因是权力继承的中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争论。西汉初年戚夫人落得人彘的悲惨结局,曹丕曹植夺嫡之争,唐代玄武门之变,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都是这个问题。

    把立长立贤的问题解决了,就看懂了古代权力的继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懂了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优越性。

    由此推出来另外一个道理,就是学科体系的建立。

    每个作家,每部书在相关的文体中的时间,和成就要有一个定位。再扩展而言,作家的时间(朝代),地点(故乡与旅途),身份(科举身份和官职)以及专业成就(流派与交游)应该有一个四维的定位。

    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盲人摸象。

    当然,知识的相关性有的直接相关,有的是间接相关,把直接相关的讲清楚,间接相关的点到即可。

    其次是要好好休息,学会腹式呼吸法。好好休息,注意睡眠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腹式呼吸重要性对于老师而言很重要。上过课的老师都有经验,课程少,嗓子没什么感觉,如果是一上午四节课呢?如果是一天六节课呢?口干舌燥嗓子哑,下课以后双腿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甚至唾液里带血丝。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具体而言就是,吸气的时候,不是胸部先隆起,而是腹部先隆起。慢慢调整,一开始,因为五脏六腑的位置有所微调,会略有不适,但学会之后,效果还是很明显。个人感觉,本来两节课疲劳程度是70%,学会后两节课疲劳度能降低到50%以下。同时嗓音会更洪亮,更有穿透力,更有磁性。唱歌原来上不去的音,也能上去了。总而言之,好处多多。

    最后一个是熟悉学生的情况。

    记住姓名和成绩好坏是第一步。剩下还有很多因素,了解越多,在教学过程中越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中最高的境界。

    但因为这种方法,对老师而言,需要搜集的信息和付出的精力极大,对于大班授课,有很多学生的老师而言有点难了。老师们,一般记住的和关注的是两头的孩子。所谓的两头是成绩特别好和成绩特别差的。至于亲戚的孩子和熟人的孩子,不是每年都能碰到,又因为人少,所以能记住。

    以上是自己总结的三点不成熟的教学经验,还请高手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师上好课的三个秘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ei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