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失利的我,上了一个二流的大学。
大一一年,不知不觉中,已经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年里拿的出手的除了那两张奖学金证书,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我记得无数个百无聊赖的晚上,在床上抱着手机度过的“美好时光”。
多少次,我对自己说,不,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可是,当第二天的太阳再次升起时,等待自己的,却只有重复的日子。
我依旧没有六点起来去跑步,背英语,也没有坚持每天晚上去图书馆看书。
于是,又一次对自己失望了。
大一这一年,我似乎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只有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那信誓旦旦的“从明天起,我要……”,似乎已经不能再激起我的斗志了。
转眼间,大二开始了。
昨天,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每天去图书馆,哪怕只有一个小时。
然而今天上完一天课,洗完澡的我回到宿舍以后,又没有去图书馆。
还安慰自己说,反正已经八点半,一个小时就关门了,时间也不够。
好吧,还是因为懒。
又一次,我对自己失望……
还记得上大学前的我,满怀壮志,一腔热血。
那时的我,坚信着,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在哪里都能学习,二流大学有什么,我也能有一番成就。
那时的我,才不会相信那句,“大学,毁掉了无数的人。”……
那时的我,憧憬着大学,那是知识的海洋,成长的温床。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大学,是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它可以不动声色地磨平你的棱角,消磨你的斗志,让你在一天天安逸的日子中,平庸。
上学期,我妈对我说,没事不要待在宿舍,多出去走一走,就算不出校园,去图书馆也好,只要不在宿舍待着。
我不听,可能是因为叛逆期的原因吧。(我承认,我的叛逆期比较晚。)
大一一年,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我都待在宿舍里,除了必须出去上课以外,我几乎不会出去。
人毕竟是群居生物,宿舍时而热闹时而闲适的氛围令我“恋恋不舍”,更不想离开。
现在的我,终于相信,宿舍真的不是学习的地方。也逐渐同意了那句“优秀的人都是孤独的”。
大一,我一直享受的那份“单纯的快乐”不见了。
现在的我,突然醒悟。
我不要死在大学这个温床里……
我上的是二流大学,学校内没有很浓的学习氛围,大家每天讨论的不是新的电视剧综艺,就是谁家的男朋友。
我妈是一名老师,她的一位在985大学上学的学生,参加各种名校之间的比赛,跟着老师去实习,去讨论学术知识,和同学一起做项目,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而我呢,在宿舍除了玩手机就是打游戏,也忙得不亦乐乎……
我不要死在大学这个温床里……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大学毕业以后去创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我不想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有人说,你在大学的生活,决定了你以后人生的高度。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再不奋斗,就真的晚了,除了大学,以后哪还有这么多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我不要死在大学这个温床里……
可能名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很早就显现了吧。
季羡林先生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坚持锻炼身体和读书,每天晚上在图书馆伏案苦读。
正是在大学时的不断积累成就了他。
其实大学才是真正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地方。
那时,刚刚逃离了高三“炼狱”般的学习生活的我们,都是抱着“大学就轻松了”的心态进入大学的,实际上,大学才是真正要加倍努力的地方。
俞敏洪曾经说过:“人生走的是无穷无尽的马拉松,马拉松不需要去计较你的起点是落后了还是站在第一名,马拉松计较的是你到底能够走多远,到底能够坚持走多久。”。
正如他所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笑到最后,才是胜利者。
我再一次下定决心要努力了。
这个学期,我不仅要学好课上的专业知识,其他时间还要多了解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知识。
要保证每周至少坚持五天去图书馆看书,一定要记笔记,这样才能不断积累,有所进步。
每天不管多忙,都要写一篇文章,既然喜欢,就去坚持,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努力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口语要勤加练习,要多背单词,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水平。
光说不做,自己只能还是原来的样子。
不会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了,我要把握自己的大学生活,去收获更好的人生。
我不要死在大学这个温床里。
希望多年以后的我,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会很骄傲地对自己说,很庆幸,你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