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词的意境与文心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3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3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13:05 被阅读0次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3

在古典诗歌中,以木叶、落木的意象,状写悲秋是常见的。而在诗圣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叶则有一种雄浑壮阔、旷古深远的苍凉情味: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杜甫生活困窘,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3

首联两句,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秋风之凄疾、猿鸣之哀伤、飞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的来临惶然无主。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落木而说“萧萧”,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无边”,开阔了视野,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悲凉心境,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基调沉郁,境界阔大,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3

颈联是对诗人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浓缩,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感到悲秋之情的沉重。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天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疾病缠身,新近戒酒,虽有万般愁绪,却也难以排遣。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这一天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仅有的这点乐趣,也因贫病加交的境况而失去。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强烈的对比。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3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雄浑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之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入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天下一流。

相关文章

  •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3

    在古典诗歌中,以木叶、落木的意象,状写悲秋是常见的。而在诗圣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叶则有一种雄浑壮阔、旷古深远的...

  •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1

    千年之前,落木萧萧,扑簌而下的那个寻常秋天,宋玉的一声悲慨叹息,让飘零的草木在秋风里摇落,一直摇到我们肺腑乃至血液...

  •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4

    古典诗歌中,最为经典的悲秋意象,当属落叶。落叶离枝的飘飞,恰似游子离家的外出漂荡,在古诗词中,常把游子比作落叶,写...

  •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2

    在古典诗词中,常以秋风、草木、落叶作为萧瑟深秋的经典意象: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三...

  • 谈诗:秋天的意象2

    秋天的意象,最为典型。古今的文人墨客,多有悲秋之作,当然也不乏赞秋之作。“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

  • 悲秋悲

    昨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整天,阵阵凉风袭来的时候,吹得我瑟瑟发抖,我才意识到北京的秋天来了。 走在雨中,突然想回家翻...

  • 悲秋悲自己

    武陵春•秋伤 风冷雨欺花已尽,茶淡倦携投。日好情非事事休,絮絮泪先流。 只言东山红叶好,意欲却离愁。惟恐身单更抑愁...

  • 悲秋不悲

    好友告诉我,我应该写一写大自然,恕本人才疏学浅,也没有豪言壮志,故无法托物言志,亦无法借景抒情,但我在这...

  • 悲秋不悲

    秋来了,她把随身携带的染料撒向人间,大地上顿时换上彩装,一抹绿,一抹红,一抹黄…… 天空情不自禁地瞪大他那纯净如水...

  • 悲秋

    悲秋易叫眉山愁,早寒更使心田凉。 燕杜安身南国游,乌鹊立命何方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研究:悲秋意象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si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