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笑集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工作生活
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二十四讲)

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二十四讲)

作者: 一葫堂主 | 来源:发表于2019-10-15 15:46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继续谈中庸,之前我们说道至诚,这是儒家的最高精神境界了,也是儒家弟子终其一生的追求。做到至诚很难,因为做不到,所以孔子告诉弟子“其次致曲”,志曲是什么呢,就有点像佛家的戒律,所以我们看儒家弟子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要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甚至在我们今天视之为糟粕,认为他禁锢人性,但是我们要清楚,致曲也好,戒律也好,不是用来泯灭可禁锢人性的,而是让我们减少对物质的欲望和追求,让我们的物欲减少了,不再追求名闻利养的时候,内心才开始宁静祥和,才接近至诚,这时候,才能领悟到人生宇宙的本来意义,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归根结底,最后都是要让我们回归本源,领悟生命的意义,只是儒家的方式是至诚。今天的社会很功利,凡事都看好处,看作用,看功效,至诚有什么好处和功效呢?我们接下来看。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至诚的高境界是什么,或者说有什么功效呢?孔子可没有像我这样忽悠大家,动辄就是人生宇宙,孔子说了四个字,预知未来。做到了至诚,就可以预知未来。这一点恐怕是大家都想要的吧,今晚知道个涨停,明天知道个彩票,看起来很实用,不好意思哦,这样想,就没办法至诚。至诚是对大事的至诚,是对未来大趋势的未卜先知,是对未来社会的判断,不能准确判断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就算不上至诚。

但是孔子也说了,其实判断也不难,用心看。社会环境怎么看呢?孔子给了大家参考标准的,国家要兴旺,社会要繁荣,必有吉祥的前兆。我们不说什么凤鸣岐山麒麟现世这些不靠谱的。看人就行了,达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人人都积极奋斗,都充满成能量,都热情洋溢,这不就是祯祥吗?这样的企业何愁不强大,这样的国家何愁不兴旺呢?同样的,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商有妲己,周有褒姒,我们不说妖精这样怪力乱神的内容,但我们看历史就是到,古今中外的亡国之君,哪个不是这样把自己玩残的?我们再看看那些垮掉的大企业,除了行业没落转型失败,绝大多数还是人的问题,自己玩死了自己。所以,人在职场,还是要做祯祥,不要做妖孽。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那有人说,我分不清好人坏人怎们办,毕竟现在带着假面具的人太多了。很简单啊,占卜。我们知道,儒家是不太赞能成占卜的,有善易者不卜的说法,就是真正懂易经之道的人,是不占卜的。不赞成,但不表示不去学,要知道,要会。易经就是古人的思维导图。所以孔子说了,真正遇到大问题的时候,还是可以占卜的。我们看历史,陈胜吴广占卜过,朱元璋占卜过,古人逢大事还是有占卜的记载,记得哦,必须是大事。

孔子怎么说的呢?国之将兴国之将亡,可以体现在龟甲蓍草这样的占卜结果里,也可以体现在人的举止动作里。西方人说魔鬼藏在细节里。一葫堂主就常用这样的方式,给企业看风水看什么呢。除了布局,更重要就是看员工的“四体”,看看他们的工作状态,看看表情神态,看看他们做什么聊什么,如果想周厉王时代一样“道路以目”的企业,那不用看风水布局也知道,离完蛋不远了。所以,孔子要求弟子们能做到未卜先知,远离危险,祸患来临前要知道,要规避;机遇来临前也要知道,要做好准备。我们看《西游记》原著,孙悟空没有未卜先知的本身,但他的老师有,所以做了提前暗示,所以让他在炼丹炉里找到位置,逃过一劫。

故至诚如神。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这世界上有神仙吗?有的。我们看象形文字就知道了,示礼为神,山人为仙。能通晓人生宇宙的道理,又用日常的行为表示,这就是神。能明白山河大地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生存,这就是仙。所以我们看东方文化,神仙都是人,都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才成了神,成了仙。西方呢?西方人认为神就是神,不是人,跟人是脱离的。所以,只有东方人,甚至可以说,只有我们中国人,五千年来都是不问鬼神问苍生的。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发源于本土的道教,所有的神仙都有履历的,本来都是人,曾经都是为大家为百姓谋福祉求幸福的人。

儒家认为,只要一念至诚,就已经和非常神接近了,可以预知未来料事如神了。为什么要做到一念至诚呢?我们看,孔子是这么告诉弟子的。诚是为了成全自己,成就自己,我们都说心诚则灵,有这个诚,我们做事就更容易成功。道呢?什么是道呢?自道也,自己的路,道是用来引导自己知道自己的。如果把成功比作去某个地方,那道就是最精确最好用的导航,诚就是我们驾驶的,最好的交通工具。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孔子他老人家接下去讲的话就是从人心推广到自然宇宙的道理了,说诚是万物的终始,不诚就没有万物了。我们遵循中庸之道会懈怠,会疑虑,不会坚持。可是我们看种子从发芽到果实,风霜雨雪下他疑虑了吗,懈怠了吗?日月流转星体运行周而不息,它疑虑了吗?懈怠了吗?不坚持了吗?世间万物都在坚持自己所坚持的,唯有我们人,被物欲,被名闻利养所累,丢弃了本该有的诚,我们学会了怠惰、愤怒、妒忌等等,失去了诚,没有坚持君子之道。

所以孔子说了,真正的君子,诚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一定要遵循和做到的。这种真诚,不仅仅是要成就自己,仅仅成就自己,那不算是诚,为了自己的成功,不择手段的人多了去了,这都不算诚,所以我们不要迷信今天所谓的成功学,那才是真正的精神垃圾。孔子他老人家的定义很明确,什么是诚呢?不仅仅要成就自己,还要成就别人,成就天下,成就世间万物。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的时候,就可以如涅槃了,他已经把成己做到极致了。可他呢?为了成物,为了更多的人,为了芸芸众生,说法四十九年,才有了延续至今的佛教。同样的,为了成物,孔子周游列国,弟子遍及天下,今天我们世界人民还在学习和研究他的思想。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说到这里,我们的中庸,我们的君子之道,从实用的方法和心法开始务虚了,从入世的学问开始出世了,都说佛道两家讲出世的学问,其实,儒家思想,最终也是出世的,而非入世的。在之前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知、仁勇,这里孔子又回到了这里,站在出世的角度来讲。坚持君子之道,以至诚之心去践行至诚,这是需要勇气的,这是真正的大勇。践行下去。坚持下去而成就自己,这就是仁了,不仅仅成就自己,还成就万事万物,这就是大智慧了,也就是佛家讲的般若。

而做到这一点,或者说,我们最终回归这个至诚,这才是宇宙的真谛,才是人的本心本性,才是我们今天讲的那个初心,这个本心初心,才合乎入世出世的法则,才合乎天道,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做到这一点,做事情才能掌握好分寸,做任何事情,才能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合乎时宜,才能随时随地做到中庸,才是真正的君子。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一葫堂主想告诉各位朋友,以上(包括以后)对中庸的解读,是站在职场人的角度来看的,与传统经典解读出入会很大,还请见谅。

以上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撤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二十四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us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