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喻的书法,来阐述中庸之道

作者: 杨金社 | 来源:发表于2020-09-06 17:42 被阅读0次

真的没有想到,孔子还是一个使用“类比”这种修辞手法的高手啊!

在《中庸》第十六章中,孔子把鬼神描述成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的东西,但鬼神就好像在人们的身边,或者悠闲地漂浮在人群的上空,鬼神的功德真的是盛大无比。

在这里,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很大,虽然人们看不见,听不到,但是,它却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人们无法离开它,只能虔诚地祭祀它。

孔子甚至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靠鬼神之气来生长发育的。

你不要以为孔子在讲迷信,其实儒家历来就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化育而成的,也就是由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与变化发展而来的,离开阴阳二气,宇宙间就什么也没有了。

在这里,鬼代表着阴气,而神则代表着阳气,孔子将鬼神之道与阴阳之道进行更为形象化的比拟。

孔子借用鬼神的力量,来阐发道,来说明道,说“道”是无所不在,或者说,中庸之道就如鬼神之道,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见,但它却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使人们无法离开它。

其实,孔子的言外之意是说,既然中庸之道和鬼神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是处于万事万物之中。那么,人们就应该像虔诚地对待鬼神那样,来对待中庸之道,来修炼中庸之道。

你说孔子是不是个善用“比喻(类比)”手法的高手?

其实,比孔子更会使用“类比”手法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词合集《诗经》。

《诗经•大雅•烝民》篇中,把德比喻为羽毛,意思是说,道德的感化,不着痕迹,就像轻轻的羽毛一样,这就是“德輶如毛”的意思。

这还没有完。

后世的朱子,也把中庸之道比喻为空气。

空气无色无味无声,人们既看不见它,也闻不到它,更听不到它,但在这个世界上,却谁也离不开它。

所以,朱子认为,中庸之道的功用,就像空气一样,在于无声无息地化育万物,这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哲人们用这些比喻来阐述中庸之道,意思只有一个,就是要人们来实施中庸之道,来按照中庸之道处理各种关系。只要人人都是道德高手,还愁这天下不你太平吗?

这一章有一个生字:“矧”(shen),同“沈”音,意思是“况,况且”。“矧可射思”中的“矧”,就是“况且”的意思。

相关文章

  • 用比喻的书法,来阐述中庸之道

    真的没有想到,孔子还是一个使用“类比”这种修辞手法的高手啊! 在《中庸》第十六章中,孔子把鬼神描述成看也看不见,听...

  • 整体性学习五步骤

    整体性学习分5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上图是本书导读中用比喻法把整体性学习阐述的简单易懂,我试着用拆书法(我的已有知...

  • 感性文化职场咨询娱乐宣传套路:中庸之道的境界,平和心态的基础

    《中庸》主要阐述中庸之道。郑玄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

  • 《道德经》52章-天下有始。认知与收获分享

    1.“母子”,因果的比喻。老子善于用自然界的物来形容道、阐述道,像这章讲的“母子”,就是对比佛家讲的“因果”。我想...

  • 《阶梯》评语

    《天梯》把学业、人生比喻成一级级向上的阶梯,文章用三个层次来阐述自己面对学业人生的态度∶一、在每一个阶段,遵从...

  • 民社院钟与山,思维导图作业No.3

    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把书法上提按手法从目的,法度,特点方面进行了阐述。

  • 书法笔记

    中庸之道 书法内涵中庸之道,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笔法,字法还是章法,都在这里有据可依。法即规矩,逾越了规矩,则无可...

  • 制作美篇,给成长一个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此处,阿基米德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杠杆原理的魅力所在。同理,如果教师...

  • 领导者的思考模式之隐喻思考

    隐喻就是隐藏的比喻,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另一个事物。一般是用比较形象、比较熟悉的事物,来帮助我们理解比较抽象、...

  • 《论语》学习日常38

    《为政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用一个著名的比喻,阐述了诚实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比喻的书法,来阐述中庸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wc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