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水中遇见了自己
鹰在苍穹遇见了自己
白云在蓝天遇见了自己
蝴蝶在花丛遇见了自己
游子在故乡遇见了自己
沧海在桑田遇见了自己
果实在黝黑的泥土遇见了自己
而我在一杯茶汤中遇见了自己。
喝茶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
从前喝的茶早就忘了是何滋味。
不清楚为何喝茶?
是因为解渴?因为茶的滋味 ?都不是
好像只是为了显得优雅?
殊不知,雅从心而发。
那时的我,没有好好喝过茶也没有好好泡过茶。
想到这里,惭愧不已……
从小性格倔强,叛逆的不像个女孩子。
我把这些缺点都归结于我的名字 --“王岩”
我从小就不太喜欢我的名字,认为“岩 ”就是石头, 又臭又硬 !然而那会的我就是如此。
参加工作后,我还自作主張給自己改了名字 。一用五六年,真名字渐渐的被遗忘了。
年轻气盛,工作换了好多。
初次创业失败竟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
让我终于有机会去我梦寐以求的,那个神圣的地方⋯⋯
景德镇。
从小我就对这个电视里出产很多精美瓷器的地方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在我想象中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街角和胡同的尽头都住着些身怀绝技的人。
来到这里没有感觉到陌生,竟好像是回家了。没有想走的感觉,成日与泥土为伴, 倒也自在!
我看着长相普通的瓷石,经过七十二道苛刻的制瓷工序后变成了“白如玉 声如罄”的精美器物!手里捧着一个刚出窑的小杯子,我就这样呆呆的看着他 竟流出了热泪⋯⋯
这份感動,更坚定了自己对传统瓷器的热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还有这样的一群人,愿意慢下来,肩负着历史的使命, 传承着一种民族信仰、守护着一脉文明……
就这样决定了要以身传播,分享传统文化!
在景德镇学习的阶段,机缘巧合,我冲泡了一款从未喝过的茶。
后来才知是“岩茶”, 颜值不高,甚至有些丑。 但当她遇水的那一刻,香气四溢,天然的花果香让我陶醉其中。
我慢慢的与她对话,才知,她是如此有内涵的姑娘。喝了十几泡之后,看着洁白的盖碗中鲜活的叶底,还散发着自然的气息。
这是什么神奇的茶?追本溯源,来到武夷山,有幸认识了几位老师们。带我学习,让我深入了解她独特的生长环境及制茶工艺。
得知她生于岩缝中,常年雨水充足。她每日吸收天地之精华,与奇珍异果,名花珍草同呼吸。
制茶工艺则是六大茶类中最为繁杂的。
传统的制作流程共有十道工序,环环相扣,不可缺少。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看青做青” ,“低温久焙”等环节。
有幸在焙茶期间,到烘焙间学习。看到焙茶师根据丰富的经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茶一次。使火力均衡,茶叶足干后,再文火慢炖。 以火调香,提高香气滋味,增加耐泡度。
原来一泡好茶的背后竟也有如此的这番经历,所有的经历才造就这“岩骨花香 ”的风采。
因为懂得制茶的不易,因为惜茶,所以想泡好喝懂一杯茶。像是注定的缘分, 因为一个视频决定来和静学茶。
辗转两年时间,此时的我已经是一位茶修践行者了。每每专注于行茶时,都会一次又一次的与自己相遇。
回想过往,正视当下。
原来,泡茶七式的“观 止 行”就是给自己一个安顿,一个思考。
每日借茶修正自己,反思自己。时时修持,渐渐的,我感受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自己。
泡茶时,我与茶在一起。
品茶时,闭上眼睛,我仿佛身处一叶扁舟 望着远处的山。
走路时,我与周围的一切在一起。感受扑面而来的微风,头顶掠过的麻雀,空气中还有清甜的草香。
看书时,我仿佛变成一个文字,藏在这书中 不知在哪一个段落。
一杯茶汤带给我的体悟太多,
只恨纸短情长……
因瓷遇见茶,因茶遇见茶修。
感恩自己选择并坚持了茶修的践行,感恩因茶相遇的師者与同修们!
感恩一切机缘巧合,让我在一杯茶中又找回了自己!
茶是我。
瓷是我。
我是一颗小石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