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陈情表》

读《陈情表》

作者: 欧阳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23-05-30 23:29 被阅读0次

陈情表

【作者】李密 【朝代】魏晋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臣李密陈言:我早年遭遇不幸,命运坎坷。我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年纪到了四岁,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愿。祖母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我。我年少时体弱多病,九岁时不能走路,零丁孤苦,一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父,又缺少兄弟,门庭衰落,福气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没有亲近的亲属,家内没有照看门户的童仆,无依无靠,顾影自怜。祖母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候床前给她喂汤药,不离不弃。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等到圣朝成立,接受清明政治的教化。先前有个叫逵的太守考察我后,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名叫荣的刺史又推举我为优秀的人才。我因为供养祖母的无人照看,推辞不去赴任。圣上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为太子侍从,自知出身低微贫贱,担当侍奉太子的职责,即使是我用性命也不能向圣上报答的。我把上述实情上表,推辞不去任职。但诏书上言辞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的主官逼迫催促我上路赴任;州里的官员临门催促,急切得比流星划过的速度还要快。我想奉诏书之命急速上任,可是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私自的情理,又被告知不请允许;我进退两难,实在是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在下思量,圣朝(晋朝)用孝道来治理天下,凡是在位的年老的旧臣,还在受到怜惜与厚待,况且我孤单凄苦,特别严重。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做官,担任过郎中官职,本来只图谋仕途高升,不爱惜名节。现在我是一位亡国低贱的俘虏,最卑微,最粗俗。过于厚爱,提拨,恩宠优厚,哪里敢犹豫不决,有过分的要求。但因为祖母已经如西落的太阳,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朝不保夕。我没有祖母,没有办法活到今日;祖母没有我,没有办法度过余年。祖母、孙子二个,相依为命,这个原因让我不能抛下祖母远离赴任。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 母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尽礼节侍奉陛下的日子还长着,报答赡养祖母的日子很短。乌鸦尚且有反哺报恩之心,愿乞求准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我的苦衷,并不是只是蜀地人士和二州的主官所见到所清楚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都可以明辨。愿陛下怜悯我的愚笨和实诚,满足我微小的愿望,或许祖母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我生可以不惜生命,死也可以做鬼为陛下效劳。我控制不住自己作为陛下犬马诚惶诚恐的愧疚心情,恭敬地上表来让陛下知情。


,古同“悯”,拼音读作mǐn。怜恤、哀伤的意思。另指吊唁。另指闵姓,闵姓来源于宋国公族。
愍    是一个汉字,读作mǐn,本意是指忧患、痛心的事,引申义是爱抚,抚养。

茕(qióng)茕孑(jié)立:生活孤单无靠。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

,汉语二级字,读作猥(wěi),形声字。从犬,畏声。本义:狗叫声。 其他意思: 众,多;琐碎烦杂;苟且;鄙陋,下流; 谦辞,犹言辱。

汉语二级字,读作(bū),“辶(辵 chuò)”为形旁,“甫”为声旁。本义为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另引申有拖欠、拖延的意思。如: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

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于:比 星火:流星的光 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指催逼的十分紧迫。

伏惟:俯状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词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shù ㄕㄨˋ。《说文解字》:“庶,屋下众也。从广、炗。炗,古文光字。商署切〖注〗臣铉等曰:光亦众盛也。 [1] ”。屋下之光众盛广大充满是庶之范式。

本义:众多。如:庶务、庶物、庶绩、富庶。 [2]

衍义:引申指“平民、百姓”。如:庶民、庶人。黎庶 [3] 。

衍义: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庶子(妾生的儿子)。庶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庶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异姓诸侯)。 [4]

衍义: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相当于“但愿、或许”。如:“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免于难、庶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庶乎可行。

衍义:又用作姓 [5] 。

结草: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结草衔环:”的原义是指“结草”和“衔环”两则神话传说,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为政清廉,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不了解作者生平,不了解历史背景就无法读懂与体会到文章中隐含着的深层次的问题。

        作者在措词与语气上竭尽所能地表示恭敬和不余余力地显示自己身份的卑微;一而再地对圣上诏令自己任命冼马一职表示感恩,又一而再的表示自己以孝为先无法赴任的无奈;一边盛赞今朝为圣朝,一边却自污曾在“伪”朝为官只图飞黄腾达;一边表达不是不想为晋朝效力,委婉拒任洗马之职却留有余地;

       整篇文章让人觉得李密拒任洗马一职,拒绝得无懈可击,似乎合情合理,有礼有节。看来李密确实一个官场上的圆滑老手,文章中心以孝道这理由来拒绝出任晋朝职务,这是冠冕堂皇的,让晋武帝没法拒绝的托辞。作者在孝道上作足了文章。也给足了晋武帝面子。

      李密所担心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忠臣不事二君,作为前朝官员入今朝为官,被人耻笑,不被尊重。对晋朝政权的稳固性还处在观望时期。对前来宣旨的官员不满意,没有给足尊重,对入朝为官心存疑虑。再则担心拒绝后触怒晋武帝,被当成前朝遗孳治罪。


李密最终被罢官

《晋书·卷第八十八·列传第五十八》: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相关文章

  • 笑感

    今日授《陈情表》,余欲板书苏轼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 4晋武帝果真被“情”打动了吗? ——《陈情表》别样解读

    晋武帝果真被“情”打动了吗? ——《陈情表》别样解读 鄂冠中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 《陈情表》孝情最感人

    李密的《陈情表》被推为抒情佳篇,南宋安子顺就有"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的说法。《陈情表》的情至...

  • 3此情可待怎追忆——《陈情表》镜头点评

    肖培东 “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陈情表》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

  • “多情”的告白书

    “多情”的告白书---《陈情表》教后记 读《陈情表》,脑海中一幅幅图画,各种声音交织。不禁被李密高超的语言艺术折服...

  • 读《陈情表》

    最近开始读古文观止。 读李密《陈情表》的时候 就觉得这个人非常严谨 先是卖惨,博取同情 其次说到自己被举荐的过程 ...

  • 两表真名世,千秋伯仲间

    孔明《出师表》 李密《陈情表》 尝谓: 读出师表而不泪,必非忠 读陈情表而不泪,必非孝。 真可谓: 两表真名世, ...

  • 李密的心事

    古人云: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诸葛亮的《出师表》,披肝沥胆,语重心...

  • 《了凡四训》读前言有感

    古人常云:“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足见读书贵在“变化气质,希圣希贤”;所谓“...

  • 曾国藩家书

    古人云:“读《出师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孝。” 吾曰:读《曾国藩家书》而不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陈情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js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