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老马丁的《华尔街之狼》试映的时候,有一位大妈看完后,直接上去当着导演的面说到:“Shame on you!”
跟我们这边的大妈因为不能接受性教育而泼粪不同,这位大妈的愤怒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老马丁这部电影里,将道德堕落的癫狂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个观影者都能代入其中体会到一种堕落的快乐,我强烈怀疑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导演和小李子肯定也是嗨到不行。
但要说这部电影在宣传道德败坏,肯定是冤枉马丁·西科塞斯。那位大妈忽略掉了,电影不是道德教育,导演首先是把观众视为一群有着正常智商和道德感的人,知道自己虽然展示了一些令人不齿的事实,但大家并不会因此就三观崩塌、世风日下。
我们常常用现实中的三观正不正,道德正不正确来衡量一部艺术电影,这种逻辑的荒谬之处,首先在于,一个活了几十岁的人,还需要靠一部电影来匡正你的三观、给你进行道德教育吗?再者,如果按照三观来断定一部艺术作品的价值,那《茶花女》讲卖淫嫖娼、《洛丽塔》和《情人》都是诱奸少女、《廊桥遗梦》和《包法利夫人》讲出轨,都是应该枪毙掉的——顺便说一句,当年《包法利夫人》就因为触及婚外恋而受到审判。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过,小说是一个将道德悬置起来的地方。
我觉得,任何时候,我们去欣赏一部艺术作品的时候,都应该先把道德先悬置起来。前阵子有一位朋友,不满于我将《卡萨布兰卡》和《色·戒》相提并论,认为王佳芝行为缺乏基本的大是大非观,与卡萨布兰卡里牺牲爱情成全正义不能相提并论。
老实说,这话相当让我费解,因为这位朋友似乎认为我是个傻子,还需要别人来告诉我基本的大是大非,女人不能嫁给汉奸,这样有违民族大义......
我相信李安导演也不傻,他当然知道国家危亡之际,一个女人不应该做出王佳芝式的选择,但他还是将这个故事拍了出来。如果我们单纯地秉持着简单的道德判断,那这个故事就只是一个女人爱上汉奸出卖国家。
但如果我们现将现实中的道德悬置起来,代入到人物之中,去体会他们的挣扎、激情与恐惧,我们也许能体会到另外一些东西,那是时局危亡下,每一个个体人性的极端一面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是山河破碎下,每个人都卷入了这场巨大的悲剧中,他们的行为表现不过是这场悲剧的不同表现形式,王佳芝也罢,邝裕民和老段也罢,甚至易先生也罢,他们身上体现的都是那场战争来临,对人性的冲击与伤害。
如果我们只是秉持着简单粗暴的三观或道德,而不能代入其中,我们也就不能看懂这一切,也不会明白,为什么马英九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会痛哭,动容地说家国存亡的话。
在以我非常喜欢的另外一部电影来说,《美国往事》里的面条,从小到大,抢劫、盗窃、敲诈、勒索、强奸,无恶不作。按照正常人基本的道德观来说,这肯定不是个好人。
但如果你不能跟着他一起去度过这些荒唐岁月,去体会这些荒唐岁月给他带来的快乐,那么,你也会错过电影最后,当他发现这一切背后的阴谋时,那个让人心碎的时刻——而这,才是一部电影打动我们的地方。
一部好电影不一定在印证我们现实里的三观与道德,它往往让我们看到那些简单道德判断之外的,更深邃的人类情感与更深刻的人性肌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