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作者: 风眠c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1:05 被阅读91次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书页上印着作者的照片,下面是两行冷冰冰的文字:

    林奕含

    1991-2017

    从高中起被精神病和重度抑郁症折磨至死,她的一生只有一部作品,就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是根据她的亲身经历改编的。

    乍一看是个很无聊的书名,写的是傻白甜的爱情故事。

    然而,其内容却惊悚得足以让人合不拢嘴。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在房思琪13岁的时候,被楼下的高中语文老师李国华诱奸,并且这位老师滥用职权,用尽各种手段让多名女学生和他发生关系”,与房思琪不正当的性关系维持了五年之久,房思琪饱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最后被逼成精神病患者。

    这是唯一一本我不敢再翻开第二遍的书,正如她自己形容的那样“:如果你阅读时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实的;如果你阅读时感受到美,那也是真实的。”我开始思考,到底造成林奕含/房思琪悲剧的,是什么?

    一.

    首先,它绝对不是由施暴者一个人完成的。

    在书里,推了李国华的禽兽行为一把的,是房思琪屈辱性的“爱”。

    无论李国华怎么侵犯她,羞辱她,房思琪都默默地接受了,她没想过要去反抗,反而在日记里,不停地告诉自己,这是爱。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在采访里,林奕含一再强调,这是一个关于“女孩爱上诱奸犯”的故事,这里面是有爱的。

    为什么?

    为什么房思琪要这样做?

    为什么她要接受这一切?

    为什么她不说出来?

    她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很多人要这样问。但她该怎么说呢?在这段极度不平衡的关系里,李国华剥夺了她的尊严,四面楚歌的房思琪只能说服自己去爱上他,当反抗意识在长期的恐惧和无助下弱化,她已经失去了向外界求助的能力,变成了沉默的羔羊。

    聪明如房思琪,“爱”,只是她给自己活下去找的唯一一个理由。

    “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除了爱,房思琪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所谓的“爱”,为的是去遮掩这一切不合理的关系,这畸形的关系让她在痛苦中垂死挣扎,如果能摆脱这种痛苦,那么她会觉得自己不再脏。她只能告诉自己 : 她爱他,这一切是合理的。

    再往深度想想,是什么,造成了房思琪这种性格呢?

    房思琪只有13岁。她的教育,基本上都来自学校和家庭。

    可是,在这两个地方,性都是禁忌。

    她的父母,只要求她做个温顺、乖巧的女儿,以后找个好归宿,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如果被侵犯了,要怎么办?

    她的老师,只要求她好好读书,以后考个好大学,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如果被侵犯了,要怎么办?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别说性不能提了,就连谈恋爱,妈妈都会说,那是不要脸的。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谁?”“不认识。”“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其实故事里说的父母关系,和真实生活是有对照的,林奕含也说,父母说她就是看太多乱七八糟的电影,才会变成“这个样子”,跟书里父母嫌弃女儿的话一模一样。于是,她选择“我再也不和他们说我看什么,读什么,写什么了。”

    于是,在没有渠道可以宣泄,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的情况下,自尊心极强的房思琪,唯一找到的解决途径,就是自我消化,自我催眠,然后把一切,当作爱。

    爱很伟大,没有错。

    可问题是,李国华给她的,又怎么可能是爱呢?

    那是侵犯、是侮辱、是暴力,无论怎么骗自己,这种丑陋的情感不可能成为支撑生命的东西啊。爱不可能成为垃圾变成宝物的踏板,垃圾永远只是垃圾。

    所以,到最后李国华抛弃房思琪的时候,她就疯掉了。

    房思琪的毁灭,表面上是因为性侵带来的阴影,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她的价值观,根深蒂固的中国女性的价值观。

    她的世界里,只有古典小说里的“温良恭俭让”,只有对男人的爱和对文学的崇尚,没有反抗,没有斗争。

    二.

    而在书里,其他女性的命运,几乎就和房思琪一模一样。

    她们无一不是美丽的,聪明的,有才华的。但面对男性侵犯时,她们无一不是软弱的,无力的,受伤害的。

    晓奇,是另外一位被李国华侵犯的少女。

    她被李国华抛弃以后,觉得自己很脏。她开始玩交友网站,不停地约炮:

    “她不知道她花了大半辈子才接受了一个恶魔而恶魔竟能抛下她。她才知道最肮脏的不是肮脏,是连肮脏都嫌弃她。”

    为了报复,她把她和李国华的事情发上社交网站,想以此得到声援,让恶魔得到法律的制裁。结果,得到的却是是一片辱骂:

    “第三者去死!”
    “还不是自己勾引的!”
      ……

    就连父母,也觉得错的是她,觉得她不配成为他们的女儿:

    “你做了这样子的事怎样嫁得出去?”

    于是,晓奇绝望了,她放弃了,她浑浑噩噩地留在家里,每天唯一的希望,就是找一个愿意接受她的男人…

    还有伊纹,一个放大版的思琪,在书里,其实是思琪长大以后的一个投影。

    这是作者林奕含做出的一个叩问:

    假如思琪没有被性侵,她长大以后会幸福吗?

    她自己给出的答案是“不,看看伊纹就知道了。”

    伊纹是文学博士,但是她嫁给了一个富二代以后,就不再工作和读书了。

    她成为了一个全职主妇,在家里被婆婆歧视:

    “肚子是拿来生孩子的,不是拿来装书的。”

    老公有暴力倾向,喝醉酒就会暴打她。而伊纹,一个聪明又有学识的伊纹,一个美丽又没有任何阴影的女人,却没有反抗,默默地容忍这一切。

    直到最后,她被打到流产了,她才选择离婚……

    也许这样的悲剧,让大家觉得很戏剧化,但是再想想思琪的家庭教育,又好像觉得一切都合乎情理:

    这些精致的女孩们,从小就只知道要乖巧、顺从,做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她们有为自己的人生想过别的可能吗?

    三.

    这是林奕含在自己婚礼上说的誓词:

    跟B(林奕含的先生)在一起这几年,教我最大的一件事情其实只有两个字,就是平等。                                 
    我从来都是谁谁谁的女儿,谁谁谁的学生,谁谁谁的病人,但我从来不是我自己。我所拥有的只有我和我的病而已。                                             
    我支持多元成家,也支持通奸除罪化。我穿着白纱,白纱象征的是纯洁。可是从什么时候,所谓的纯洁从一种精神状态变成一种身体的状态,变成一片处女膜?                           
    婚礼的时候,人人都会说,「啊,这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这句话是多么的父权。他说这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不是说你美。意思是,从今以后无论你里或外的美都要开始走下坡。意思是,从今以后你要自动自发地把性吸引力收到潘朵拉的盒子里。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林奕含是有想过摆脱这种悲剧,只可惜,她最终还是没能走过。

    而书里最让我恶心和愤怒的,就是把这些女性逼向绝路的,也通通都是女性。

    思琪的妈妈,一句“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骚”就把思琪想倾诉的嘴堵上了。

    晓奇第一次被侵犯,是补习班的班主任,一个女老师把她亲自送到李国华的别墅里的。

    把伊纹介绍给富二代的,是一个说打死都不会把女儿嫁过去的张太太,她明知对方有暴力倾向,但却非常积极地帮伊纹张罗相亲。

    这一个个残忍的女人,就像男权社会的捍卫者一样,亟不可待地,把渴望爱的少女们纷纷往火坑里推。

    她们可不希望有什么独立自主的女性,她们只希望,自己感受到的痛苦,能在其他女人身上都来一遍。只有这样,她们痛苦才会变得轻松一些。

    房思琪在采访中曾经说到:“我的精神科医生曾对我说——你是经过越战的人,你是经过集中营的人,你是经过核爆的人。”

    她又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不是集中营,而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四.

    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寒蝉效应》,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

    白白是个看到广阔的大海都会笑出声的少女,漂亮到对坐的男生会看着她傻笑。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就像班里所有女生一样,崇拜着乐团的教授,觉得他成熟,有风度,

    与众不同。

    但,只是崇拜。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镜头一转,办公室里,教授越靠越近。他说可以让白白留在乐团,不然就滚出去。

    然后,被强暴……崩溃……自杀。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自杀未遂滋长了她和教授的流言。这时候,白白害怕极了,但她能找谁?

    是那个女儿自杀都不来看她一眼的妈?

    还是辱骂嘲讽鄙视她的同学?

    她只能找教授,以爱为借口,麻木地自愿维持着这段肮脏的关系。

    法庭上,当白白的律师为她据理力争,说出【强制性行为】的时候。

    教授的代理律师一个问题就难住了她。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她只能说是。

    为什么?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接下来,她满心以为会保护自己的教授,说她勾引他。和书中李国华在妻子面前故作愧疚,说是晓奇勾引他的嘴脸如出一辙。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同学们不但不帮助她,在网络上以各种方式辱骂她攻击她,连妈妈都说她“不要脸,我怎么会生下你这样的女儿”。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在法庭上,同是被侵犯的两位女孩都不肯站出来为白白讲出真相,甚至帮教授掩盖罪行。明明不是自己的错,白白却害怕地什么都不敢说,像寒蝉。其他受侵害的女学生也噤若寒蝉。这样一个体面却肮脏的生态系统里,每个人都是当事人,可是人人噤若寒蝉。

    电影没有把镜头强调在强暴过程中的残忍,而是集中在白白的自我摧残、社会舆论的“一边倒”和艰难的上诉过程中。

    在终审时,徐若瑄饰演的白白律师有段催人泪下的台词:“当自诉人告诉我,她认为自己爱着被告的时候,我不能说什么。我不能阻止她在庭上说出实话,也不能告诉她那是她的幻觉,因为那是她赖以为生的念头……我恳请您理解,这不只是一个案子。许多受害人因为畏惧加害人的权势,而认为自己无能反抗。没有人告诉她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可以反不公。”

    这就是房思琪式的强暴,一场属于全社会的屠杀。

    五.

    原来啊,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像力的,一个恶俗的语境──有钱有势的男人,年轻貌美的小三,泪涟涟的老婆──把一切看成一部可冷眼旁观随意评论的八点档。在这个人人争者称自己为输家的年代,没有人要承认世界上有一群女孩才是真正的输家。

    这样的价值观很扭曲、很恐怖吧。

    但最可怕的是,这些事情不是文学修辞和电影效果,而是真真实实地在发生。

    在过去的这大半年里,我们几乎被层出不穷的性侵犯、性骚扰丑闻包围着:

    高云翔澳洲性侵案
    刘强东在美性侵留学生
    朱军猥亵实习生
    滴滴两起强奸杀人案相距仅三个多月
    中通快递员入室强奸案等等等等……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这样的事情或许每天都在上演,作家蔡宜文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女生自身不检点 ,穿着暴露、性格放荡是我见过最毁三观的歪理。

    《素媛》里,躺在医院里的小女孩哭着问:“我做错什么了吗?”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寒蝉效应》里,蜷缩在浴室角落的白白哭着问:“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到了最后,大家都只记得性侵的受害者闹了这么一件事,却没有关心过嫌疑人是谁了。

    无数的房思琪们在内心哭诉着说:

    “明明是他侵犯了我,为什么大家都说是我的错?

    在TED上,就有人说大家都是喜欢说XXX被性侵了,却不会说是XX性侵了XXX,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不关注施暴者的一个理由。

    关于这点,小说里是这么形容的:

    李国华发现世界有的是漂亮的女生拥护他,爱戴他。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我想说,害人的不是文学,害人的永远都是施暴者和旁观者,是容忍暴力的文化,是对性教育软弱的回避。几千年来 “贞操观” 对自尊心的绑架,众人的关注与责骂,是这一切让受害者以为她们有罪。

    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六.

    这就是这个社会,也是林奕含书写背后的现实。我们这些读者是幸运的,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可代价呢,总有些人要去经历。

    书中的思琪最后发疯住在了精神病院,只记得怎么剥香蕉。书外的林奕含,在精神病的折磨下花费八年,耗尽心力写下了这本小说后,选择了上吊自杀。

    在男权世界里,女人总是被要求像洋娃娃一样,任人摆布。据理力争,高声质疑,勇于反抗,这些品性安在一个女孩身上,往往就成了想出名、不知羞耻的标签。

    这一切看上去都很荒谬,可实际上很多事情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以前的男性社会固化了。

    于是,在这种单一又传统的价值观规训下,一个又一个思琪诞生了,她们漂亮、聪明,可是却像一个个搪瓷娃娃一样,敏感脆弱,她们从来不知道要怎么去反抗。

    她们不知道,当被男性侵犯的时候该怎么办?

    她们不知道,当婚姻里面得不到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办?

    她们更加不知道,原来忍耐顺从,不是胜利,而是权力和欲望的帮凶。

    当然,我们是没有办法斥责这些女性不够勇敢,不够强大的。

    毕竟,错的不是她们,而是施暴的恶人,和那种“女性就该柔弱、顺从”的价值观。

    要对抗这两者,都是非常难的,但我相信,希望还是有的。

    这一种希望,就是女性知识传递的希望和力量。

    就像林奕含,虽然走了,但她还是用最后的生命,留下了文字,留下了希望: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世界维持它扭曲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t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