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书影君
这是一间特殊的医院,这里是重病患者减轻身心痛苦、度过最后时光以及寻找人生意义的地方。这里的病人,平均存活21天,人们在这里静静等待生命尽头的到来。
2014年拍摄的韩国记录片《生命》,以安静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记录了四位走到生命尽头的病人,在一家临终收养院里度过的最后时光。
与一般描述死亡内容影片中充斥着阴暗的画面、压抑的情绪、亲人痛苦的嚎哭不同,导演李彰宰通过唯美诗意的镜头语言,以及宁静与祥和的叙事手法,试图告诉观众:死亡,也许并不一定令人恐惧,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也许可以是遍地鲜花,在生与死的边界线,依然可以是一个充满阳光与鲜花的神圣之地。在这里,患者在与亲人相互陪伴的亲密中,静静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朴秀明,45岁,他与妻子结婚18年,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受够了腹腔积水等病痛折磨后,他选择了临终收养院。
妻子对着镜头说,他们夫妻关系还不错,她曾对丈夫半开玩笑地说,“你能先走,是你的福气。如果我以后也生病了,谁来照顾我呢?”
朴秀明面对修女坦露心声:他不担心妻子和女儿,唯一担心的是17岁的儿子,因为他感觉儿子和自己当年一样不懂事。自己当年17岁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的人生充满了艰辛。现在他不想儿子遭受自己当年遭受的磨难。
影片的结尾,记录了他们一家四口,精心化妆、隆重着装,然后拍摄了全家合影。朴秀明希望自己给家人最终留下美好的回忆。
拍照两个月后,朴秀明在家人的陪同下,选择了安乐死。
朴镇宇,75岁,以前是教数学的老师,患了癌症之后,老伴陪同住在临终收养院。他是一位爱喝酒、爱开玩笑的老顽童。在病友们一起聚餐时,他会念念不忘想请求大夫多让自己喝一点酒,他给医护人员以及神学院实习生郑民英出高中数学题,嘲讽对方高中时没有好好上学。他问年轻的郑民英多大了,并有些轻视地称呼他为“菜鸟神父”。他要求郑民英不要称呼他为“老爷爷”,因为那样会使自己显得老。他不听医护人员劝阻,执意在下雪天要老伴陪同他去医院外边吃他最喜欢的炸酱面,还偷偷地过足了酒瘾。
朴镇宇喜欢这个神学院的大孩子郑民英,经常开他的玩笑。不过他最后也对老伴反思,也许自己不应该对神学院学生郑民英呼来喝去开玩笑,因为毕竟“他和神父一样”。老人最后在妻子、女儿以及“神父”郑民英的祈祷中离世。
金贞子,57岁,她的丈夫以前经营建筑公司,最后破产倒闭了。她作为母亲,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把孩子们都送到了大学。但她又觉得对不起大儿子,因为在孩子上中学的时候,遇到了交不起学费的情况,甚至两个儿子靠一包方便面过一天的窘境。一家人刚刚买了新房,她却得了癌症,不得不住院治疗。
丈夫和儿子在尽心照顾她,收养院的护工帮她按摩谈心。最后时刻,家人把她接到了新家,举办了一场庆祝派对,丈夫和儿子对她说爱她,全家人以及医护人员把躺在病床上的她围在中间,合影留念。
最后,她在丈夫、儿子及亲戚们的陪伴中,安然离世。画外音响起,是金贞子之前在描述自己的一个梦:“上帝穿着白色的衣服,向我走来,张开双臂抱着我,很轻,就像是飞起来。
申昌业,60岁。他在患上喉癌后失去了语言功能,曾经试图自杀,后来在社会康复中心的推荐下来到了临终收养院。
他初期显得情绪暴躁,想不到任何可高兴的事情。后来神学院实习生郑民英去病房陪同他聊天谈心,初期他十分抵触,但随着郑民英真诚的性格及无微不至的关怀,老人阴郁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甚至后来在楼道里随着郑民英的琴声调皮地手舞足蹈。从不与人交往沟通的申昌业,甚至还委托郑民英买来食品,他挨个房间赠送给病友。
纪录片中,申昌业也是唯一一个病情好转,最终选择出院与朋友同住的个例。
郑民英,26岁,在神学院三年级后半学期来临终收容院来实习,实习之前在外边的一些遭遇,令他感受到了精神的痛苦,甚至想到了自杀。他坦诚地说,他并不是那么相信上帝的,但是医院里的病人却因为他而相信上帝,他发现那么可笑的他,竟然可以给他人带来希望。
高大却孩子气十足他,成为临终收养院中最受人欢迎的人,他在楼道里弹吉他唱歌,与朴镇宇爷爷嬉笑聊天,陪申昌业下棋,替朴秀明组织魔术表演,他带给患者希望和欢笑。他在临终收养院里,如同一抹温暖的阳光,能在某一个时刻,驱散病人身上的病痛与哀伤。
在送走75岁的朴镇宇后,郑民英目送救护车的远去,举手顽皮地向一直喜爱他的老爷爷敬礼送别,另外两位修女也不禁被一瞬间逗笑。他憨厚朴实又不失顽皮的举动后,一扭身,却又低头用双手抹去眼泪。
实习结束后,郑民英决定好好生活,他选择背上背包去旅游,想来一场身心俱疲的旅行,以体验绝症患者那种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力感,以此来寻找人生的意义。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没有感受到压抑、恐惧,却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那最真实的美好感情。
每一个人,都有生命的终点,都会走向另一个世界。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勇气与智慧,来坦然面对这终将到来的一天。
我也相信,在天堂的门口,盛开着遍地的鲜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