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觉大脑终于游荡回来进入脑壳,赶紧写点字。
上周六日在长沙做了两天的留守儿童公益课志愿者培训,又是一次不同的身心之旅。
上周五是三八节,一大早不到五点从床上爬起来,乘约好的的车赶到西客站。距离发车时间两个半小时,候车大厅空荡荡的,只有几个人在游荡。
北京的交通状况大家都明白,我宁愿赶在高峰前到达西客站,从容地等待发车时间。
从无垠的绿色麦苗中(这个季节,大概这是北方最养眼的色彩了)一路南行,行程过半后,走出麦田,穿过数不清的隧道和池塘、河流,以及越来越朗润葱郁的笼罩着轻雾的山峦,五个多小时后,和同行的凯凯终于到达长沙。
下午两点多走出复兴号,迎接我们的是淅沥的小雨,接站的小哥说,他已经一个多月没见过太阳了,同时我的身体越来越感觉寒冷,与窗外满眼水雾中灿烂的茶花和肥厚的香樟树叶相对照,感觉有些异样。
南方冬季的湿冷我是见识过的。有一年严冬去杭州,阳光下温暖到可以穿纱裙,一旦靠近院门,一股寒气就会迎面扑来,进入房间更是寒冷到不由紧裹棉衣。
这和北方相反,因为北方有让南方人艳羡的“暖气”。
有一种说法,每南行一百公里,平均气温高一度。北京到长沙,直线距离一千五百公里,不说比北京高十五度吧,哪怕遭遇波动到最低谷,高个五六度总是有的吧?何况寒冬已过,“受不了的湿冷”该是不存在了吧。在北京,已经冷暖交替,迎春花吐蕊,很快就要停暖气,穿着在羽绒服和毛服之间替换。我决定轻装,选择后者。
身体的感受和遇到当地接洽的两位女老师后,发现:我错了!
她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后来的两天时间里,黄老师不由自主问了我不下三次:艾老师您冷吗?
好在第三天大雾过后就出现了大晴天,气温升高不少,黄老师的一颗心应该才落地。
酒店到课堂很近,那条每次必经的浏阳河大桥和桥下的浏阳河对我充满了诱惑,十来分钟的车程,还没聊尽兴或过够眼瘾就到了目的地。
两天的讲课,跟学员们心理碰撞没让我失望,课外的感受也很欣喜,甚至包括刚来时的冷感。
入住的酒店环境不错,每天有中西早餐自选。

来湖南怎么能不吃粉呢!同行的凯凯说。
好吧,听人劝,吃饱饭,三天中每天早餐一碗粉成为必选,只是每天选择不同类型的粉,添加不同的料。
料有一二十种吧,整齐地放满煮粉师傅前面的台面,很有诱惑力。就像来长沙必须吃粉,似乎来长沙也必须吃辣吧?尤其粉加辣,才地道。第二天我决定尝试一下加辣。
但是,但是……我的嗓子已经不停地使用了一天,第二天还要继续使用一天呢!何况,我并不太能吃辣。嗯,按一贯的风格:微辣!
我加了两种确定不辣的小料后,指着另一碗小料,问正在整理菜品的小哥儿:请问这种料儿辣吗?
他很热情地回答道:不辣,就有一点点辣,就是微辣的那种。
正合我意,加吧!
餐桌上坐下尝了尝,立即站起来去到加料台前寻找醋,并笑着说:你这哪里是微辣!完全是“辣”嘛!
小哥笑着迅速拿起醋递给我,煮粉的师傅一脸狡黠的笑:千万不要信湖南人说“不辣”。
我说,是呢,这回可长记性了,还记住了“千万不能觉得南方一定就比北方暖和”。
周一因为课外的很多事项还需要交流,多逗流了一天,顺便橘子洲头游览一圈。


橘子洲头是我心中的圣地,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初读《沁园春长沙》,到年过半百真正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北去的湘江,回头再看主席深邃的目光,也是思绪万千。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长沙也不是第一次来,但这次“旅行”让我有新的感想:如何让你的人生之路有惊喜和精彩,不在乎两种途径:结识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
像小马过河,所谓深不深辣不辣,还不是基于个人感受的基础。千差万别的环境千差万别的人,才有千差万别的感受。
走出去,才能触碰这些千差万别,让自己心底涟漪不断,否则就是一潭死水。
在简单的人际圈子里和熟悉的地方打转,想想也觉得枯燥乏味,哪里会有惊喜和精彩!
一路感受,一路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