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03683/fa571a78d49c9be4.jpg)
巴菲特讲过很多名言,有这样一句让我想到了“目标拆解”:我并不试图超越7英尺高栏杆,我到处找的是能跨过的1英尺高栏杆。不可否认,7英尺高的栏杆也是可以跨越的,但好像很有挑战性,非一般人可以任意为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好的策略仿佛该是去跨越那1英尺高的栏杆。毕竟,天赋、智商、情商都很高的巴菲特都做出了如此明智的选择,何况我等平凡之辈。这方面的跟随主义,还是可以聪明地践行的,无需犹豫。
从股神巴菲特的这句话中,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发:任何再大的目标都应该建立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上。所以,我们需要将个人的大目标进行拆解,分配在每一天里,细化成为各种各样的功课。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地慢慢地积累,一个一个地先将各个分目标实现。从最简单的开始,不断地重复,相信终究会把最后的大目标变成现实。不管事情多么复杂,只要做多了,自然会熟能生巧。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方面会越来越有效率,离自己的最终目标便能逐步靠近。
当然,这里暗含的大前提是要先有一个目标,而且它最好是十分坚定的长远目标。因为,我们每天脑子里不知闪现出多少个想法,最终能够被记住,并进行长时间努力实践的,却少之又少。所以,不管是家国报复也好,还是某个学科领域的突破也罢,亦或者个人打小就种下的各类愿望,一定要达到某种高度,起码要切合人类的发展趋势,不能违背基本的道德法律。
孔子讲:小人常立志,君子立长志。对于一个人而言,最长远的志向或目标,莫过于,找到他可以从事一生的事业。这是一种最大级别的荣幸,也是成长成才成功的最快通道。纵观现实,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顶尖牛人,几乎没有不是在其中沉浸数十载的。唯有将热爱、专注、时间这些因素都聚合起来,才会产生质的突破,才能让主人与目标得到升华融合,才是对待宝贵生命时光的最佳方式。
立长志,就得构建动态的思维,不要局限在一两天的不见效果之中。懊悔、沮丧、抱怨是弱者的专利,自强者应当把目光放长远,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当感觉累了,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就从头开始梳理自己的目标。于根源处找寻最可靠的缘由,在自己的努力奋斗过程中感受力量。渐渐地,它自然而然地会彰显出一条明晰的道路来。不过,并不排除局部的修正,亦可能是全面的颠覆。但不管怎样,走过的路,都会留下脚印,为未来的道路做着某种指引。
在本人的所有目标之中,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那就是股票投资。某种程度上它算是自己人生的核心目标。其缘由,首先是现实生活的压力与迫不得以。在北京,在高房价的当下,若想过一些正常的生活,必须要达到相应的资产水平,比如一千万。否则,其他免谈。尽管还有诗和远方,可以给自我一些慰藉。所以,其次的问题就在于:怎么在相对合理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八位数级别的财富?这就成为了一个躲不开的重点问题。按照客观的经济统计数据,千万富翁中,约七成是创业者,通过企业的成长实现了个人资产的跃迁;还有两成是借助股市和房市这两个在中国最为吸引眼球的市场。最后,结合个人的经历、性格、特长,莫名其妙地选择了股市这条道路。
如此下来,目标明确了。用一生的时间将股票投资事业做好,这就是我最大的目标。在股票投资中,按照操作流程,可以分为四大问题:选股、买入、持有、卖出。其中最难的莫过于持有。任何一个买卖过股票的人都知道,那些现在或将来涨到天上的大牛股,都或多或少地被我们曾经拥有过。而从股市获取财富的途径,终究还是通过持有来获得的。怎么才能做到长期持有?这就需要极强的耐心,以及与之相关的洞察力、意志力,乃至必要时刻的想象力等。
在我个人训练耐心的体系中,有这样几种方式,在每日的功课中必做。第一是阅读,读各种能读到的,对自己有提高的;而且读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专注和固定。它们不外乎是经典的投资书籍、数十个微信公众大号、雪球中的分析文章等。与读类似的,就是听,听喜马拉雅中长期订阅的几个大号。利用闲散的时间进行学习,比如开车、做家务的时候。
第二是各种耐力运动,如长跑、游泳。保持稳定的呼吸和平静的心情,才好将更多的能量用在股票投资的学习和思考中。从五公里起步训练,现在十公里已经很轻松;下一步要挑战半程马拉松,而后可能是明年,再做一个极限突破,争取完成全程的马拉松。公里数的增加是衡量个人身体素质的一个很好维度;与此同时,它也使得个人的灵性体验变得丰富而深刻。尤其是一个人跑上几个小时的情况下,怎么面对孤独?跑不动的时候,要想些什么?如何才能调动起自己最内在的能量?又该用什么意念去克制想停下来的强烈意志?
第三是写作,每天从几十字、几百字到几千字,乃至上万。越是长的文章,越是对自己的磨砺。很有必要拿出死磕的精神,不用去外界寻找理由或借口。只是因为自己想要把股票投资这件事情做好,而它又需要一个十分清晰而强大的脑袋。所以,作为最基本的训练头脑方式,写作绝对是一个好选择。写作,还包括它的变形版本,工作日早晨的“早间记录”。每天早上八分钟,记录自己的点滴思考。到目前,已经坚持了三百多天。
以上三项,不一而足,其他种种完全在规划之外,算是人生的一点意外乐趣。其实,将每一天中的任何一项功课,拆开来看,都不是很难。但经年累月的做下来,其效果和效率都会产生惊人的变化。虽然,乍一看这些功课和股票投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刨根问底地细究下去,谁也不能否认其中的强关联。所以嘛,乖乖地去做,默默地低调地在每一天里挨个去完成它就好,无需跟任何人解释。
再回到股票投资的第二大问题,即选股。选股相对于持有来说,复杂许多,得进行大量的工作。而且,选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持有策略。只有做好了这个前提性的工作,才能为长期持有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此,很有必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尤其得将一天中最高效的那段时间,用来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一大策略,当属“压缩量,提高质”。不妨先从一支个股下手研究,将其吃透,而后再去研究其他。这种研究,并不是为了这只股票本身(很可能越研究越发现其不能买入的道理),更多地还是要从中学习研究的维度、方法和逻辑。只有最基本的功夫打扎实了,后面的选股才能越来越快准狠,越来越高效。
在研究之中,读财务报表算是必做功课,是基础中的基础。学习的途径有很多,考CPA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客观、可量化,六门课,加上综合,五年的时间限制。考过了,还可以扩展个人的职业生涯选择范围。再难一些的CFA,也可以作为备选,需要英语,全球最难。很多人可能会惊呼,好难难难啊。但我想说的是,金融领域,尤其是高流动性的证券业,分分钟就可以获得其他行业一年的收益率,难点岂不正常。即使仅仅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去啃下那一本本厚书绝对是十分必要的。不然,亏到你,关灯吃面,默默流泪,想死的心都有。
此外的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还有大量内容需要反复学习。内容纷杂,涉猎广泛,宏观经济、国家政策、行业研究;道氏理论、江恩法则、艾略特波浪理论等。怎么学?这就又回到了每天的功课之中,看书,思考,理解,践行,深化,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一切都在我们构建起那个核心目标的刹那,变得鲜活。像大师在画一条龙,各处细节都已处理完毕,只待在关键的眼睛处点上一笔。目标拆解的过程,无非就是各种套路,有无数的前辈历史和同辈经验等待你来挖掘。当你开始痴迷于自我的目标拆解时,恭喜你,上道了,未来在向你招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4403683/adb16fad503050fd.jpg)
2017.10.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