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脚下的土地,也爱诗和远方,大概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纠结与矛盾。而别离,就总是这样一抹深blue的忧伤,与人类如影随形。
于是,最古老的诗歌中,以物起兴,诗经.国风.邶(bè)风.燕燕中,就描述了这样一种离别的心情。王士禛说这首诗是“万古送别之祖”,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下吧。
(间隔两个月之后的诗经学习继续,我们也进入到了新的篇章-邶风,也就是周时邶县,今河北省一代流行的民风诗篇)
一、诗经原文与翻译
诗经原文
燕燕于飞,差池(cī chí,意同参差)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xié,上飞)之颃之(háng,下飞)。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sè,诚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xù,勉励)寡人。
送别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景物好像都写着一抹忧伤,于是,翻飞的燕子成了寄托思念的载体。
翻译(古诗文网)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妹子的)叮咛响我耳旁。
手足情深,说的是哥哥送别的心情,而妹妹呢,不仅仅是恋恋不舍,更懂局势,识大体,还在叮咛兄长谨记父皇教诲,坐牢江山。
万古送别之祖--诗经.燕燕二、伤离别
小时候读红楼梦,曾经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探春。她虽然庶出但从小受贾母喜爱,聪明,敏锐,清醒,才能出众。可是,即使这样一个千金小姐,仍摆脱不了骨肉分离的命运。
曹雪芹写探春的判词的时候,画的是风筝,大海,大船,掩面而泣的女子。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万古送别之祖--诗经.燕燕在那样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一句再见意味着永不相见。因此离别从来都充满了感伤,就像柳三变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
三、再见,可否真的再见面
伤离别的话题,从燕燕开始被无数人重复、体味过。千百年来,还没有人在重复这个话题话题的时候翻出新意。
只是,在神话/魔幻/童话的世界里,再见不是一个伤感的话题,反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从此,再见只是王子出门去打猎,傍晚即回;或者公主去陌上采花,总会缓缓归。
这人生的滋味里,少了一丝苦涩,是该惋惜还是庆幸?
不过,除了生死,我们人类已经在技术上基本做到,想再见的时候,无论天涯海角,也能相见。
这个进步是无与伦比的,大概就是相当于人类创造了生离死别这个词汇,然后又消灭了生离,只对死别手足无措。
不会再有飘不回来的风筝与一去不返的海船。不再相见只因为心的分离,而与身无关。
这就是王勃说的,天涯若比邻。
万古送别之祖--诗经.燕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