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如实描述所看到现象、内容、观点。

感
记录下思想变化,看到这个观点前怎么想,看到后怎么想,找到中间落差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体会特别深刻。我以前就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应该努力上面,反而对于努力背后的原因关注得比较少。产生的问题就是,当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时就会非常焦虑。即使完成完成了,当时有种自嗨的感觉,但是很少去想完成后对我会有什么影响。这样的结果是,意志不坚定,非常容易被外界环境裹挟。外在趋势说向东好我就会跟着向东,说向西好我就会跟着向西。
听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在告诉自己应该做一件事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理解,同时做事时的态度也会不一样。比如说,之前在写每天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时,我只是想着我应该完成这个任务,完成了就不再想了。现在带着为什么来看,我会意识到我是为了改变才来学习的。然后在写的时候,会更多关注自己的反思。另外即使写完了我也会反复琢磨这件事,因为此时我的目的是改变自我。
思
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带来哪些启发
对自我的应该思维像是一个囚笼,把我们困在了当下的某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我们失去了自我,处处受环境影响。看似在努力上进,实质是在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产生了焦虑情绪。当我们挣脱这个囚笼,去看更远的世界时,会发现当下的行动也没有那么难,因为我们有了到达更大目标的使命感了。
行
具体要怎么做。
做任何事情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找到做这件事的真正目的,我能得到的收获。然后再以此为目标,重新设计行动路径。不再做为了努力而去努力事情了。从现在开始,不再为了日更而去日更。时时提醒自己,写作自我发展心里学课程,目的是为了改变,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做的再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