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面对,一个残酷现实都会摆在我们面前:很多的奋斗其实是挣扎。
很多的奋斗其实是挣扎所谓“挣扎”,就是有目标、无方法,自然也无结果的努力。
很多人会陷入这样的怪圈:“以不断的努力证明自己永远不会成功”,“永远在做同一件事,却一直盼望有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很容易堕入挣扎的状态,因为我们知道事不宜迟,知道不努力的后果,所以我们选择快速、直接、看上去有用的应对方式,既节省时间又不用费脑子。重要的是,这种让自己觉得自己在努力的状态,多多少少地缓解了我们的焦虑和恐慌。
我们不放过眼前任何“或许什么时候管用”的新机会、新信息、新知识。比如我们不停地刷手机,看到本来就是冲着你的焦虑和恐慌来的标题、广告,按捺不住想看、想收藏、想购买的心情。
我们保持持续地囤积,在囤积中获得一种暂时的安稳感,正在成为我们奋斗的新常态。囤积本来是人的一种由来已久的冲动。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比如,“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与这句老对应的事实是:女人满满的衣柜里很难找到一件在关键时候能穿得出去的衣服。面对一柜子你说不清什么时候买的、什么时候穿过的衣服,一种破产和归零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每一次买衣服的时候你都想“搞点新意思”,你自以为别出心裁地买了一件全新风格的衣服,但在别人眼中,那不过是从你衣柜里随手拿出来的一件。
你买到的新衣服之所以是一件“旧”衣服,原因是,你的购买行为其实是一种“同步化”的行为,当你出手购物时,存储在你大脑中的标准、趣味和习惯就一股脑地“同步”到你的“新欢”中——你所有的“新欢”都不过是“旧爱”。
达利奥的《原则》未言明的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同步。他说,真正的改变只能发生在原则层面。
人的思维、行为和表达方式都受制于蕴含其中的原则,在你的原则没有发生实质性进化的情况下,你能改变的,无论是内在外在,都微乎其微。
很多人长期以来的工作和生活之所以是无意义的重复,是因为他们从未改变、优化他们的原则,甚至从未反省过一直在驱使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底层代码是怎样的。
(063/1000)很多的奋斗其实是挣扎关于犯错误
你生活、工作着就是在犯着错误,都在经历着痛苦,即使你看上去已经很成功。犯错误是人的宿命,人与人的差别只是犯错误的方式的差别。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正确地犯错误”的人和“错误地犯错误”的人。
前者总是能够持续地以X光般的反省方法获知自己行为原则中的Bug,持续地消除Bug,优化原则,实现原则性进化。后者则总是自觉无辜地犯错误,从来不与自己的简陋、粗劣的原则打照面。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明白我为什么说“很多的奋斗其实是挣扎”了。
鲁迅说,人与人的差别有时候要大于人与猿的差别。
可作如是观。
(063/1000)很多的奋斗其实是挣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