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小雅·南陔》:笙歌传奇

《诗经·小雅·南陔》:笙歌传奇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02-12 07:11 被阅读0次

《诗经·小雅·南陔》:笙歌传奇

《毛诗序》认为《诗经·小雅·南陔》有其义而亡其辞,《集传》认为它本身就是一首“有声无词”的笙歌。

《诗经》原有311篇,现存305篇。按照史学家吕思勉的说法,“《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序。《毛诗》并数此六篇,故诗之总数应为三百十一篇”。也就是说,《诗经》所传的311篇诗歌之中,《南陔》的六篇是只有题目存世的“笙诗”。《墨子·公孟》记载墨子有言曰: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如果真如九百多年前的朱熹说的那样——有声无词,这《诗三百》还怎么会如两千五百年前的墨子说的那样——可以诵、可以歌?

有趣的是,这首《诗经·小雅·南陔》,越是无迹可寻,越是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距今最近的仿制品出自大清王朝那个最爱作诗的皇帝——乾隆。好在人家光明正大的以《补亡诗·南陔三章》为题,当然还得盖上自己的大印,表明出自爱新觉罗·弘历之手。

我逝南陔,言陟其岵。昔我行役,瞻望有父。欲养无由,风木何补。

我逝南陔,言陟其屺。今我行役,瞻望有母。母也倚闾,归则宁止。

南陔有笋,箨实包之。孱孱孩提,孰喔咻之。慎尔温凊,洁尔旨肴。

今尔不养,日月其慆。

乾隆皇帝的这首补诗,不知道是读了“大内秘笈”之后的纪念发挥,还是自己想当然的秀笔墨。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

再往前追溯,便是《昭明文选》了,《文选·束晳》中有“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的章句,因为这首补诗的质量较高,再加上补诗者束晳本身没有标明补诗的缘由和来处,再加上这首补诗的流传度也较广,以至于让今天的许多研究者误以为补诗即是失传之诗。

有学者煞有介事的认为“笙诗”《南陔》“藏”在五峰“唐祭”中

《南陔》之首章

循彼南陔,言采其兰。卷恋庭帏,心不遑安。彼居之子,回或游盘。馨尔夕膳,洁尔晨餐。(毕。乐工退位歌童归班,引礼者引至拜跪位,二拜礼,礼毕。诣香案位,跪,眠杖,俯伏,司祀者初读文,毕,退位。初献已毕,亚献当陈。执事者照常执事,行亚献礼。)

《南陔》之次章

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彼居之子,色思其柔。眷恋庭帏,心不遑留。馨尔夕膳,洁宜晨羞。(歌毕。乐工归位,歌童散班,引孝子至跪拜位,行二拜礼,诣香案位前,跪,眠杖,俯伏,司祀者亚读文,读毕。退位,亚献礼毕。终献当陈,执事照前执事,行终献礼。)

还有一位学者,在《金氏宗谱》中的“发现”了《诗经·小雅·南陔》。

金氏旧谱修自前明,经兵燹后简断编残,几费先人搜集序次。后自嘉庆丁卯年振麟公诸先尊祖辈重修,又历四十余年,今同族众采访编辑得以不紊,共刷三十四部,用《束广徵南陔笙诗》首章三十二字,另加“诗曰”共三十四字,以为部数,载记登明某人收执某字部数。五年集祠比对,庶各加珍惜,不至有遗落改易之弊矣。南陔笙诗附载首章,计三十二字,又加诗曰二字。诗曰:

“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念庭闱,心不惶安。

彼家之子,罔惑游盘。馨尔夕膳,洁尔晨餐。”

如果说爱新觉罗·弘历补诗,那是票友在秀爱好。束晳补诗,是在秀才情。那么,躺枪的五峰“唐祭”和金家族谱,那可真算是“诗书传家”的笑谈了。好在民间文学毕竟是民间文学,不登大雅之堂也不伤小雅之正。

《仪礼·乡饮酒礼》讲:“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意思是说,两千五百多年前,《南陔》是和其他两首笙诗摆在一起演奏的。或许,那个时候起,诗的文本已经缺失了,好在乐还能演。这种事倒是有先例的,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那首“韶”乐,据说是舜帝时代的音乐,到了孔子时代,齐国仍然还有可以演绎“韶”乐之人。要知道,孔子可是音乐高手,要想糊弄他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在那个时代,音乐比文字更容易留存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诗经·小雅·南陔》的诗词本身看不到了,丝毫不影响它的传世,这才是《诗经》的魔力所在。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在《幽兰赋》中写:“丛兰正滋,美庭帏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宋代诗人苏轼《送程建用》中写:“空馀南陔意,太息北堂冷。”清代诗人严有禧在《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中写:“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阙南陔之思矣。”都是这首笙诗生命的延续。

诗之存,光怪陆离,笙歌之存,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文化传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小雅·南陔》:笙歌传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kt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