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
讲述如何应对用户进入网站首页遇到的信息爆炸问题,设计让他们能够顺利开始访问的首页。首页会被填满各种各样的资源:站点层次,口号和宗旨,导读,内容、功能推送,交换链接,等等。主页要适合所有类型的用户,至少是尽可能地把多的用户吸引过来,而产品从上到下的参与者都想对主页加上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很难权衡。
必须强调的是,主页一定要传达出整体印象,不管它是多么显而易见,或者看上去像是广告。这就要通过产品ID周围的标语tagline、欢迎语和 “了解更多” 板块。标语是一条精炼的短句,可以出现在ID的下方、上方、侧面,一般为6-8英文单词,要能够表达网站的特点。宗旨motto和tagline不同,它是一种中心思想—— “为人民服务” 这种类型。
设计好首页后可以从这几个问题来考察:快速浏览后,我可以了解搜索在哪儿;浏览在哪儿;精彩内容在哪儿。要避免到处都是焦点的情况。每个板块都设计成此功能的起点,比如 “搜索”,“分类浏览”,“登录”, “从这里开始”。
Chapter 8
讲清楚了一个问题:对一个功能用还是不用,不要提问:“大部分人喜欢它吗?” 而是换成:“在这样的上下文中,这个功能会让可能使用这个网站的大部分人产生一种良好的体验吗?” 换言之,用户各持己见,不要试图猜测他们的喜好,加强自身同理心,进行用户研究和测试,从尽量代表大众的观点来思考。
Chapter 9
可用性测试的执行。由于这里说的是测试方法和流程不是交互设计的理论概念,我只是大致浏览了下,具体的可用性测试对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应该是不一样的。
Chapter 10
讲述移动端的可用性设计,个人感觉比较粗糙和凌乱,可能作者对移动app的经验和体会不及web端深刻,加上章节里说,手机屏幕的狭小空间使得可用性设计变得更艰难、更有挑战性,移动交互设计尚处“西部蛮荒时代”(web已是黄金时代),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探索和提高,因此这节的观点只是一扫而过,相信有更专业的针对移动端可用性设计的书籍出现。其中提到一点:扁平化设计对可用性可能是个阻碍,因为它放弃了层次结构的展现。这有待论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