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植物星球弄花香满衣生活感悟
【游记】苏州留园之中国传统式插花

【游记】苏州留园之中国传统式插花

作者: 3a0faa193a99 | 来源:发表于2016-10-07 22:33 被阅读288次

    开篇前先请大家欣赏一下苏州留园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这些作品出自现代大师之手。

    在苏州留园,第一次看到中国插花艺术,让我颇感意外。虽然不太懂插花,但是造型之美足以让我驻足观赏好久。因为曾经在日本留学期间,也看到过花道艺术,而且日本的花道已经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装饰品。此次亲眼看到中国插花,我不禁思考这样的问题:日本花道,与中国传统式插花有何渊源?为什么日本花道能够在当代发展的系统有为?中国传统插花的发展之道又在哪里?

    在日本,花道不是单纯的插花,它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被推崇为日本妇女的必修课。日本有许多花道学校和培训班,每年有几百万女性学习插花技术,插花爱好者更是多达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见花道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活动。唐宋时代,中国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后来这习俗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这就是原始的花道,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记载有当时供花的记述,花枝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万叶集》、《古今集》中也有“大宫人戴花冠”、“瓶中斜插花”的描述。

    起初,插花人并不讲究花的华丽美,只求自然简朴,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在茶室里只插一轮向日葵或在花笼上画上几枝竹花。从8-12世纪,插花逐渐摆脱了佛教色彩,演变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室町时代,涌现出以插花为业的花道家,其中池坊专庆创立了“立花”插花术,并把它规范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专应的后代专荣在整理插花构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真、副、副清、真隐、见越、流枝、前置的“七种工具插花法”。再后来专好又进一步发展了插花技术,在七种工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扣、胴作、大叶、后围、木留、草留、会释,由于插花技艺不断的进步,使插出的鲜花比真花的姿态更富于变化,出于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

    15世纪,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崇尚简朴、自然,喜欢在室内的壁龛上摆放插花艺术品,这时期花道形式已成为日本各阶层人民都能接受和欣赏的艺术。

    16世纪后期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插花法“投入花”,其形式是把花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插在花瓶里,使插花艺术更具自然美。由于投入花较立花省工、省时、省钱,很快在中、下层町民间普及起来,并很快从茶道中分离出来,自成一派。

    到了江户时代,形成了许多插花流派,且都追求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江户时代后期把以前的“立花”、“生花”、“投入花”等统称为花道。1717年,《花道全集》专著问世,使花道事业更为昌盛。明治维新后,插花艺术更日臻完善。19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盛花”,它更集中地呈现出自然美。

    目前,日本花道从大方面可分两大派:一是传统的日本插花派,二是昭和时代兴起的用铁丝、玻璃、石头等材料造型的现代插花派。花道艺术必须做到面、点、线呼应,主客枝相宜。好的插花就像一个艺术品,既能陶冶身心,又是美的享受。

    比而言,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罗虬的《花九锡》、袁宏道的《瓶史》、沈复的《浮生记》更是中国插花的历史力证。

    先秦时代中国民间就有男女互赠花束以表达思念的风尚。《诗经》中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南史》中也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里记述的是公元5世纪的事。稍后有庾信的杏花诗:“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可见,此时插花已不仅仅用于佛前供侍。

    至唐朝,花艺也蓬勃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插花已深植于民众日常生活,举国有以花会友、寄情花木之风。史料《清异录》中最早记载了当时插花展览的盛况。与此同时,佛教盛行,佛前供花也十分普遍,于是深山古刹、寻常街巷皆花影婆娑。

    (宋代 李嵩 花篮图)

    至宋朝,插花盛于民间,尤为文人所喜,常以花影人,用插花来表达内心世界。在中国文人的眼中,花经常化作活生生的人,成为文人的知音和情感寄托。宋朝有一首咏海棠的诗:“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锦无数开”,意思是说海棠半舒半卷,脉脉含情,非要诗人吟出好诗来,否则就不肯开放。这里,海棠分明变成了一个多情而娇媚的女郎。想来想去,只好“青泥瓦斛移山花”、“移栽白定瓷”,连根带土移到自家的花盆里。可也偏有些文人不顾这些,硬是“折入文窗纱并绿,剪刀携得丽人情”。在这折、剪的过程中,文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表现出来。倘若没有这“折”、“剪”,又哪来今天的插花呢?

    历元至明,中国插花渐渐脱离了民间,而更多的成为文人雅趣的一部分。经过他们的继承与发扬,一批插花专著问世,如明代张谦德著《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在技艺和理论上走向了成熟。

    清末以后,由于连年的战乱,中国插花逐渐沉沦,传统插花几乎濒临绝迹,中国大陆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步复苏。而日本使者从唐朝将“佛前供花”带回国,并将其逐步发扬光大,形成其特有的花道。

    (清代 马家桐 清供图)

    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相信物我本属一体,因而崇尚自然,将自然作为心灵的寄托和归依,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文人插花最典型的主题——遣怀,即抒发内心的感情。在中国式的插花中,与遣怀这一主题相应,宋时出现了理念花,用名贵素雅并富于象征性的花卉,如“梅、兰、竹、菊、杉、柏、水仙”等,表达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和抱负。但“理念花”只是注重品格的昭示,却无法传递文人更复杂微妙的心境和情感,于是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心象花”、“自由花”等,花材运用更广泛自由,主题也多是抒发个人心态和情趣。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是日本花道之父,从日本花道技艺中,可窥得中国传统插花的神似之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不断的战乱,使得中国插花艺术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未一帆风顺。然而,日本500年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不同形式的花道艺术,从家庭里不起眼的点缀,直到浩大的景观和足以占据整个展览大厅的创新的雕刻作品。当代日本花道,一方面表现形式多样;另一方面人们还在继续研究,使用传统的形式。另外,花道被当作针对四季的变迁、时间和变化进行冥思的一种形式。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与生老病死的自然周期的紧密关联,使得花道具备了深刻的精神内涵。使插花艺术在全日本成为了一种全民普及性的技艺,与茶道同为日本妇女的必学之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更喜欢中国传统插花,不仅因为她是日本3000多流派的花道之“父”,更因为她拥有天然的高贵与沉稳气质,拥有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精神。

    中日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但是又不尽相同,这个东亚邻国在历史上与我们交集太多,曾经中国是它最好的老师。如今,它在各方面超越了它的老师。从近代开始直到今日,中日之间的情感还是剪不断理还乱。在我看来,中日关系既可以站在国际战略的高度来谈论,也可以从二者历史传统文化的渊源里寻根问道。这些是我感兴趣并且致力于钻研的领域,没有太多杂念,只希望通过我的薄绵之力,使得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一些了解,多一份传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苏州留园之中国传统式插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tu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