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520 红包雨心情随笔读书
《阅读》,架起通过黑暗无知深渊的拱桥

《阅读》,架起通过黑暗无知深渊的拱桥

作者: 情绪化的大笨蛇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9:09 被阅读6次

    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225]篇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几乎每一个成名的或不成名的作家,都爱阅读。或者即使他们不喜欢阅读,但必然读过诸多书籍或精专某一本书、某一类书,对阅读和书本的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梭罗,亦不例外。

    在《阅读》一文中,他将自己对阅读的理解诠释的非常详细,认为应当将精神食粮的地位抬的更高,也呼吁更多的人架起一座通过黑暗无知深渊的知识拱桥,而不是一味的将诸多金钱和精力放在肉体的需求上。

    他的一些见解我非常赞同。譬如:

    读好书,就是说,要读实至名归的理想的书,这是一种高尚的锻炼,这种累得读者筋疲力尽的锻炼,超过当今世上的任何运动锻炼。

    的确如此。碰到一本好书,你整个心神会为之吸引,恨不得投入书中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开展一段故事,或者在书本蕴含的知识海洋徜徉,浑然不知所处。而往往这样的专心致志,会让你忽略现实,一旦回归,精神上满足,生理上多少会有点疲乏。

    书本是经过审慎思考后写出来,所以阅读原著如同写作原著一样,务求审慎、含蓄。

    我倒是还没到这么高的境界。不过我认为,每一本书都有灵魂,从它独立成书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原创者,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开始传达其本身存在的意义。

    每一个人能从书本中学到什么,学到多少,因人而异。就好像小说中的武功秘籍一般,即使摆放在所有人面前,真正琢磨出精髓,练就的人很少,即使练成了,招式或许一样,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作家需要更宁静的生活,他是向着人类的心智说话,向着任何时代一切能理解他的人说话。

    忘记从哪里看到的,说一个女人要成为一个作家,比一个男人成为作家更难。首先,这个女人需要有富裕的物质条件;其次,她不需要为了家庭成员或其他琐事费心;最后,她应该有自己单独的不受打扰的一套房子供写作之用。

    当时的我看到那段话,简直是嗤之以鼻。然而现在再细细思索,发现也有一定的道理。大部分女人,并不是写不出好文章,而是因为生命中太多事占据心力,使得她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创作。但这也不是绝对,很多时候,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分散你精力的事情,是困难,也是挑战。经历过困难和挑战的人,反而更能写出深入人心的好作品。

    实际上,我更赞同也更佩服另外一类人:这类人的生活、环境、条件可能有着各种困难,可她心里装着另外一个宁静的世界,现实中的这些困难和挫折不但没能压垮她,反而让她在跨越之后越来越优秀,再大的折磨也影响不了她平静如水的内心。

    延伸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诱惑那么多,吵闹那么多,与其苦苦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如修炼自己的内心,再喧嚣的环境下,也能专注于某事,直到抵达物我两忘之境。

    书面文字是圣物中的精品,它是最贴近生活本身的艺术作品,从生活本身的话语中脱颖而出,古代人思想的象征也变成了现代人的言语。书是世界的珍宝,各个国家都可以世代相传。

    翻阅历史的时候,常常看到某个国家或时代的崩塌导致书本的遗失。直到现在,遗失在历史长河的珍品已不知有多少。人们往往对书本的认知并没有那么高,一旦发生意外,愿意紧急携带的,更多的是金钱或物质上的其他东西,甚至在面对危险时第一个抛弃的也是书本。

    我无法评价消失在历史长河的那些破坏文化和书本的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心理,我也无法预知自己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对书本和文化是怎么样的态度。只不过,我却明白,人这一生如此短暂,真正能够流传千古的是平时可能不怎么注意保护的文字,还有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伟大诗人作品的水平,只是像众人观望星辰,至多是从星象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天文学的角度去观察研究。

    换言之,我们看到作品,很多时候只是从一个角度或几个角度去评价,但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全方位的对一部作品进行细致的研究学习。

    一个人刚刚读过一本也许是最好的英文书,可他能寻摸到几个可以一起对这本书交谈交谈的人吗?他寻摸不到一个可以聊聊的人,就只好对它保持沉默了。

    这是存在已久的一个问题。每个人的追求和喜好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如能够幸运的巧合的对某事产生共同的关注,从而发生思想上的碰撞,想来彼此都能够获益匪浅。这,或许就是现在各种兴趣小组产生的原因?

    一本书既能解释我们的奇迹,又能向我们揭示新的奇迹,这本书也许就是为我们而存在的。目前好多说不出来的事情,我们也许会发现在别处已经给说出来了。

    这句话,一方面是自我对书本蕴含内容的认同和共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是自我与创作者乃至经历过类似事情的其他人的心灵碰撞;最后,还可以理解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你遇到困惑、不解,遇到不曾碰到的事情时,不妨从书本中找寻答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们花在肉体的食粮或者肉体的病患上的钱,要比花在精神食粮上的钱多得多。

    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形成了知识付费的概念,但大多数的人,还没能够真正的把精神食粮的价值、比重,与我们肉体需要的食粮持平或接近。就以我来做比喻,我目前的消费,更多的是将钱花在食物、交通、养生、护肤,可花在学习上的钱,更多是看重免费的,或者即使有消费,也还不到每个月总体消费的十分之一。

    同时,梭罗的某些见解我有不一样的理解,比如:

    我在工作之余读过一两本浅显的谈旅行的书,后来我自己都脸红了,我不禁反躬自问,此时此刻,我究竟置身在何方。

    一开始,我看到这段话,第一个反应是不赞同,正如上文中提及,我认为每一本书都是有其独立灵魂的,且我并不认为谈旅行的书就是浅显的,就是没有价值应当感到脸红的。后来,我再深入思索,发现或许我理解过于狭隘了。

    也许梭罗的本意是尽管他读的谈旅行的书在内容和意义上来说是浅显的,但套在他过往的经历中,他的生活显得过于匮乏,使得他沉浸在书本的海洋中已经不知道置身在何处了。

    最后,结合我个人的理解来说:

    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去理解一段话,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多样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样的阅读和思考方式,一方面使自己的思想不那么局限,从而获得更多不同感触;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更深层次的接近原创者的思维,甚至与有相同感触的人产生共鸣。想必,这就是阅读的有趣地方之一。

    不过,目前的感想终究是一家之言,倘使能有同样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一起探讨,彼此收获,加深理解,想来更令人兴趣盎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架起通过黑暗无知深渊的拱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p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