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荣格说,当你的潜意识无法进入意识,那就是你的命运。荣格又说,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所以怎样利用潜意识让自己变强?说起来就一句话:让你的潜意识进入你的意识,让潜意识呈现,与意识相融。
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笼统,说点具体可行的方法吧:
1、情绪自由
首先一点就是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让它及时地释放出来。这种释放不说让你失控,乱发脾气,乱砸东西,甚至诉诸暴力,而是让你找到好的情绪出口,比如玩游戏、煲剧、健身、阅读……
其次是学会拆解自己的情绪,很多人有负面情绪不开心时,只知道自己难过难受,却并不清楚是什么情绪让自己难过难受。在负面情绪打结和堆积成一团乱麻之前,试着一件一件捋清它:是什么事情,导致了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郁闷、烦躁、焦虑、紧张还是什么……你会发现,即便事情没解决,心情却已经变好了。
如若不然,随着负面情绪的堆积,和心情的持续压抑,会把这些全部压进潜意识深处,成为你的心理阴影,导致性格缺陷乃至心理扭曲。
2、独处
独处绝对是让潜意识和意识相融的好契机,独处时可以让思绪飞一会,也可以只是单纯地发发呆,不但能补充心绪能量,还能让灵魂跟上肉体的步伐。时不时独处一下,享受这一过程,你会意识到很多之前意识不到的问题,觉察到很多之前觉察不到的事情,这其实就是你的潜意识上浮了。
这其实也就是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就是思考你的思考,意识到你的意识。这一能力的增强,不但能提升你的思考深度,也能提升你对情绪的自控力。
3、冥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大部分时候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呼吸”的(意识不到,不就是潜意识嘛),所以冥想将我们的专注力只集中在“呼”和“吸”上,这恰恰说明冥想是沟通“意识”与“潜意识”的最佳桥梁。
长期的冥想不仅能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还能提高认知能力,乃至元认知能力。
4、听音乐
好的音乐通常都是触及灵魂的,而灵魂说穿了,我以为就是潜意识。
《天道》这部电视剧里,男主丁元英,就是一位特别喜欢听音乐的商业天才,他独处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听音乐,他有一套上百万的音响设备和一屋子的黑胶唱片。在看到这部电视剧之前,我一直不太能理解,一副好的耳机为什么会贵至几千几万元,一台好的音响设备更是高达几十几百万?
后面我理解了,因为好的音乐的好的音质,真的能更好地触达灵魂,震动灵魂,撞击灵魂,这再贵也是值得的。
5、记录梦境和解梦
梦境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甚至梦境还能昭示出一些潜意识深处的东西,这些通常是我们意识层面觉察不到的。
可见分析和记录梦境,是可以让潜意识得以呈现的,不少人还会去找专业的人士去“解梦”,以获得某种启示。这么说来,你会发现解梦这件事看似迷信,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6、分析身边发生的一些奇怪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运气特别差,倒霉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或者突然之间运气特别好,做什么都特别顺,买个彩票都能中奖。
试着分析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仔细琢磨琢磨,有哪些可能是潜意识驱使,有哪些只是纯粹的意外……说不定你能从中找到一些潜意识的蛛丝马迹,从而让好运常来,厄运退散。
再有就是关注那些“最”让自己触动的点,脑子里“总”是挥之不去的念头,“第一次”尝试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这些“最”、“总”、“第一次”、“说不清道不明”,学会去捕捉它们,深入挖掘它们,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丰厚收获。
7、做自己
以上这6点,说来说去,最核心还是做自己,而做自己最核心的一点是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自己身上有怎样的缺陷、不足,都能毫无保留地接受它。就是在爱的优先级排序上,自己永远排第一位,然后再去爱家人、朋友或别的什么人。没有自爱的能力,是没有爱人的能力的。
当你越发专注于过好自己的时候,所有的好运也会随之而来。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运气比较差,很有可能就是你过于压抑自己的情绪、需求和感受所致,导致意识与潜意识出现了断层,灵魂跟不上肉体的步伐,也就是你没有做自己。
但是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到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那反弹回来的这些东西,就是你看不到的自己的“潜意识”。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认识你自己,认清你自己,也是利用潜意识让自己变强,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绝大部分人自以为了解自己,但实际对自己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模糊,正是人生的困扰之源,正是潜意识的外在特征。
畅销书《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谁就越混沌;谁的模糊越轻微,谁就越清醒。
可不就是这样嘛,谁越能认识你自己,谁的潜意识与意识相融程度越高,认知和元认知能力越强,自然也就越清醒,过得越好,成就更大。
最后你会发现,潜意识、命运,认知、元认知,这些都是相通的,万法虽殊途,但同归。
(参考资料:之前写的文章《如何从潜意识深处提炼自己的认知?》、《怎样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