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本我”最终将支配着我们的人生

作者: 安瑶小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1-14 20:48 被阅读0次

    读外国文学时,被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折服,后又得知晚年的他想要放弃贵族土地,分发给农民,不被妻子理解,于是他们经常吵架,80岁仍离家出走,最后在一个火车站离开人世。

    而《复活》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斯泰的半自传小说。那么这本书如何寄托作者的思想呢?

    01  人性之恶让善良的人也会暂时蒙上灰色

    聂赫留朵夫出生于名门望族,条件优越,经受了极好的教育,很有朝气。在暑假的时候,他去姑妈家度假,被姑妈家的女仆玛丝洛娃深深吸引。玛丝洛娃出生卑微,3岁就丧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不影响她的年轻貌美。

    长大后,出落得落落大方,皮肤白皙,头发乌黑,身材苗条,眼睛大而乌黑,炯炯有神。

    聂赫留朵夫的心里开始泛起一丝丝爱的萌芽,喜欢上了这个单纯美丽的姑娘,并把这种爱意传达给玛丝洛娃。

    但身份的悬殊阻碍了这条爱的通道,他们把情愫埋藏在心里。

    后来聂赫留朵夫进入大学,热衷于西方的先进思想,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生活积极努力,热心好学。

    毕业后,他打算参军,在离开前去姑妈家道别,再次见到那个曾经在他心头闪现过的女仆玛丝洛娃,爱与情欲在心里泛起,他决定诱歼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内心潜藏着爱的幻想,她渴望与聂赫留朵夫相爱,她的白莲花开在心里。

    可是此刻的聂赫留朵夫仅仅是想得到她的身体,并没有想着为她负责,出于内疚,他给了玛丝洛娃一百卢布补偿。

    聂赫留朵夫潇洒地走了,把思念留给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奔跑向火车站,可聂赫留朵夫头也不回地走了,玛丝洛娃有些许的失落和孤单。

    玛丝洛娃期待着聂赫留朵夫的到来,可从此聂赫留朵夫再没有音讯。

    五个月后,玛丝洛娃发现自己怀孕,因为这一身份有辱主人,她被聂赫留朵夫的姑妈赶走,独自漂泊在外。

    她对生活充满了绝望,于是想要自杀,但想到肚里的孩子,她又果敢地选择忍辱偷生。

    后来她在乡下一个寡妇家生下一个男婴,不幸染上了产褥热,而孩子也在送去福利院的路上死去。

    玛丝洛娃万般悲伤,可想而知,当时的她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助,她对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深深的恨。

    而此刻抛弃了玛丝洛娃的聂赫留朵夫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拥有着贵族伯爵的身份,继承着母亲的土地,收着不用操心和劳作的丰厚佣金,享受着他的美妙人生。他早已忘记了这个叫玛丝洛娃的穷苦女人。

    如果说当初对玛丝洛娃的情愫里有着对她占有的欲望,那么当欲望满足后他便不再有欲望,所以他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经历的愉快,却不知道他的这一行为将致人于深渊。

    纪伯伦有言:“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毫无疑问,此刻的聂赫留朵夫的自我是在黑暗中醒着的,他缺乏了同理心和同情心。

    而此刻的玛丝洛娃正处在人生的深渊里。

    为了生存,她做过警察家的侍女,林务家的女仆,还到一个单身母亲家照顾她和她的儿子,但因为美貌,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摆脱不了男主人的纠缠,于是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

    后来被妓院的一个老鸨看上,并告诉她在妓院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玛丝洛娃不太懂妓院的内涵,又出于丰厚报酬的渴望,也出于对聂赫留朵夫的憎恨,于是决定留在妓院。

    慢慢的,玛丝洛娃也沉沦了,她抽烟,喝酒,与各种男人调情,周旋,用身体去换取她想要的报酬。

    在玛丝洛娃的心里,从被聂赫留朵夫抛弃的那一刻她就不再奢望爱情,在她的眼里,男人都是玩弄女人的猎物,当男人钓到了她的猎物,就不再有需求。

    所以玛丝洛娃把感情看得极其肮脏,没有爱可言,只有利用与需要。

    生活的折磨与处境,让这个单纯善良的姑娘染上了风尘气,不再像一只含苞欲放的白莲花。

    此刻,玛丝洛娃的灵魂也是在黑暗中睡着的了。

      02    幸运的是,我们常常是被“本我”救赎着的

    史铁生说:“初心,能让我们保持纯净,让我们即使深陷泥淖,但仍然洁白无暇。”

    卢梭说:“我们常常是被本我救赎的,所以才不至于一错到底。”

      十年后,玛丝洛娃被人用谋财杀人罪诬陷入狱,当时,正好聂赫留朵夫当陪审员。

    聂赫留朵夫认出了玛丝洛娃,昔日的她容颜大变。

    聂赫留朵夫想起了以前的过往,一种内疚之情浮现出来,他的内心变得不安起来。

    细细想来,他对玛丝洛娃是有情愫的,可以说也是有爱的,只是这份爱被身份阻碍,所以他决定牺牲玛丝洛娃,满足自己的愿望。

    而此刻,他的良心突然发现,或许是他害了玛丝洛娃。

    他决定调查真相,还玛丝洛娃清白。

    在调查中,他发现疑点重重,也知道了玛丝洛娃沦为妓女的不幸过往。

    是他对她的不友善导致了她今天的结局,他这样自责着。

    聂赫留朵夫握紧拳头,决定拯救这个女人。

    他向她道歉,并告知他如果不能让她无罪释放,他会和她一起被流放。

    玛丝洛娃冷冷的看着她,她的心中对这个男人是充满恨的,但那是遥远的历史了,这个人今天在她的眼里,只是个陌生的过客。

    玛丝洛娃拒绝了她的好意,不屑的告诉她,她是不会接受她的救赎的,现在的她跟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此刻的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应该是无爱的,爱已经转变为恨,又被时光冲刷变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当聂赫留朵夫给她钱时,她也觉得理所当然,她觉得现在他们只需要交易了,情感是没有的。

    这让聂赫留朵夫难过,他发现玛丝洛娃变了,变得势力,放纵,无所谓,他想要放弃,不再管她。

    但一想到她是因他而变的,是他抛弃了她,让她怀孕,让她背负不好的名誉被扫地出门,是他把她单纯的爱毁灭,他又升起崇高的心愿,拯救她。

    她替她翻案,为她的案子奔波,他通过关系让她从牢里去医院里做义工,去收获一些自由。

    这一切玛丝洛娃心安理得接受,她心里觉得是他欠她的。

    医院的工作让玛丝洛娃找到了一些人间的温暖,她被一些单纯善良的笑脸感染。

    后来马斯洛娃因为跟身边的男人调情被医院赶走,聂赫留朵夫有了一丝丝的绝望。

    但他没有放弃拯救他,在他内心世界,他要像改造一件工艺品一般去做。

    岁月流逝,聂赫留朵夫的奔波没有结果,马斯洛娃被发放西伯利亚。

    聂赫留朵夫决定跟他前往,在前往前,他回去处理自己的贵族土地,把它们分发给农民,让农民拥有自己的田地。

    他的做法让他的姐姐和姐夫疑惑不解,他们百般劝解。

    聂赫留朵夫坚持己见,他深刻的认识到农民贫穷的根源在于没有土地,土地被垄断在贵族手里,他们只有耕种权,而要把收入的大部分给贵族,而贵族就可以不劳而获,靠租赁土地给农民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享受人间的无比清闲。

    聂赫留朵夫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件极其不公平的事,他决定为百姓做点事。

    在处理马斯洛娃案子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他的内心为之震撼。

    聂赫留朵夫尽他的力量,帮助了一些善良的人。

    一切都被玛丝洛娃看在眼里。

    她渐渐唤起以前的记忆,这个高大英俊,阳光的男孩,她曾经爱过,期盼过,诅咒过。

    而现在她的眼眸又有一些湿润了,他开始原谅过去,原谅那个懵懂的少年,原谅他犯下的罪过。

    她不想害了他,她觉得贵族少爷就是贵族少爷,是上天对他的厚爱,如果让他放弃一切,跟她去漂泊,她想象不出未来的尴尬,并且她觉得聂赫留朵夫只是内疚之爱,他的心里,仍然有着高低之分。

    玛丝洛娃觉得,他们心里有着一道鸿沟障碍,难以逾越。

    而此时,一个西蒙松的政治犯关注了她,对她很好。

    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认为恶势力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没有受过教育;离开大学时加人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为此他被捕了。

    玛丝洛娃被这个年轻阳光的男人吸引,于是她决定放聂赫留朵夫自由。

    聂赫留朵夫让她决定他的去留,玛丝洛娃选择了西蒙松。

    聂赫留朵夫无话可说,他陪他前往西伯利亚的意义已经不再,他想跟她共同面对未来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他不能死皮赖脸的跟着她,于是他只能祝福。

    爱情需要你情我愿,玛丝洛娃的拒绝让他永远没有办法让他因内疚而产生的爱情靠岸。于是,西伯利亚的行程里少了一个聂赫留朵夫,他又回去了。

    玛丝洛娃如释重负,先前的人生是被聂赫留朵夫毁了的,但他已经知错弥补,玛丝洛娃的恨也在一点点消失,甚至不愿因此惩罚聂赫留朵夫,她心里的阳光回来了,她决定好好跟西蒙松相爱。

    但丁说:“感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

    这段崎岖坎坷的感情也因彼此的相知而收获了另外的暖意。

    大概去到西伯利亚的玛丝洛娃也不会再像从前那般的绝望和堕落了。

    03  聂赫留朵夫身上藏着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子

    这本书有着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子,准确的说,是他的半自传小说,聂赫留朵夫像另一个自己:条件优越,但充满反思和慈悲精神。这些与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出生在一个乡村贵族,从小继承家里的土地,条件优越,享受着贵族的待遇,单靠土地的租赁就可以过上满意的生活。

    但他也孤苦无依,2岁丧母,9岁丧夫,父亲的死让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他第一次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

    后来,两位姑母成了他的监护人,姑母虔诚而富有爱心,这些卑微的心灵帮助他认识到爱以及爱所带来的快乐,对托尔斯泰的一生影响巨大。

    后来,托尔斯泰进入喀山大学读书期间,他的头脑处于狂热的境界中,他不断地试验各种人生观念和学说,矛盾对立的理论让他固有的信念动摇了,各种幻想不时占据他的头脑。

    他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为,他后来还将自己年轻不道德的生活记录拿给妻子看。

    他在瑞士小城卢塞恩看到英国富翁不愿对一个流浪歌手施舍,明白资产阶级的“文明”不过是华美的谎言,他愤怒地写了短篇名作《卢塞恩》。

    他觉得人人应该平等,农民不该受到贵族的践踏。

    回到俄国,托尔斯泰开始他的农事改革,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提高农民的觉悟,促进社会进步。哥哥尼古拉的死让他震惊,他又一次思考死亡问题。

    晚年的他受着基督教的影响,他觉得爱与平等是人生的真谛。这种换位思考的同情心越发膨胀,他决定放弃贵族土地,把他们分发给农民。

    他像极了书里的聂赫留朵夫,有着难得的同理心。

    这样的做法,聂赫留朵夫遭遇了姐姐姐夫的百般阻挠,最后没有完全实现,但他把仅剩的一些土地无条件给前来车站送行的姐姐时,他觉得姐姐已经和他有了代沟,他不再认识她。

    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决定把土地分发给农民时,他美丽漂亮的妻子索菲亚百般拒绝,他们之间经常吵架,于是80岁的列夫托尔斯泰决定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一个火车站。

    而他的妻子索菲亚或许有马斯洛娃的影子,白皙,美丽,奔放。

    当年34的列夫托尔斯泰被18岁的她迷住,思念从此缠上心头,他给她写了大量的信,书写了对她的爱意。

    那年他们相爱了,他34岁,她18岁。

    《复活》也是有原型的,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托尔斯泰从他的律师朋友,科尼那里听来的。有位被富有妇女抚养长大的女孩,受她亲戚引诱并被抛弃,得知她怀孕后,贵妇将她赶出家门。这个孤女被迫去卖淫,后来妓院指控她偷钱,将她带到法庭。陪审团的一个成员,就是当初引诱她的那人。他良心发现,向这位女子提出结婚,然而不等实现,她就染上伤寒而死。

    这个故事触动了托尔斯泰,引发他的共鸣。他年轻时,也有过私生活不检点的短暂时期。在他1899年的作品《恶魔》中,讲述了他引诱姨母的侍女喀沙的故事。后来喀莎被赶出家门,陷入悲伤。

    在《复活中》,他多给聂赫留朵夫一个高贵的灵魂:批判现实的黑暗,有着放弃贵族土地的情怀。所以说《复活》这部作品,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罪疚感。

    塞加尔说:“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强大,就能拯救自己的心灵。”

    故此,列夫托尔斯泰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展示出他的生命理想。

    尽管列夫托尔斯泰因着现实的阻挠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换位思考,体恤农民的心给人无比温暖。

    齐帆齐书稿第12本 ,4635个字,共36342个字。

    齐帆齐12月书评影评读5篇,4638个字,共17416个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活》:“本我”最终将支配着我们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km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