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阅读方法指导

作者: 星晴_ff4a | 来源:发表于2019-12-20 10:31 被阅读0次

        近日遇上月考,加之改卷、开质量分析会,所读之书甚少,愧矣!

叶氏阅读方法指导

        细读了《略读指导举隅》,则有所获。各种书籍因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不能一样。

      略读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效益;习惯既成之后才会“过目不忘”,“展卷自得”。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必须随时运用思考与判断,接着择要记忆,才合于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方法。

叶氏阅读方法指导

        如小说或剧本,一般读者往往只注意它的故事;故事变化曲折,就感到兴趣,读过以后,也只记住它的故事。其实故事仅是迹象,凭着那迹象,作者发挥他的人生经验或社会批判,那些才是精魂。阅读小说或剧本不可只注意它的故事,抛弃精魂,须知故事都与作者发挥他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批判有关。初学者一时无从着手,需要老师进行导读,渐渐引他们入门。凭着故事的情节,逐一追求作者的写作意图,才会与作者的精神相通,才是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正当方法。

            如诗集,若是个人的专集,可按写作年月,其次看诗人意境,风格是一种读法。这让我想起了《艾青诗选》的导读,我就是让学生按写诗的年代把诗歌分类,并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情感。读诗还可按题材归类,看诗人对于某一题材如何立意,如何发抒,又是一种读法。也可按体式归类,比较诗人对于某一类体式最能运用如意,倾吐诗心,又是一种读法.以上都是分析研究方面的事,而文学这东西,尤其是诗歌,不但要分析地研究,还得要综合地感受。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阅读诗歌的最大受用在此。

            诗歌可陶冶性情,就因为深美玄妙的诗歌能使读者与诗人同其怀抱。所读的若是总集.也可应用类似前说的方法,发现各代诗人取材的异同,风格的演变,比较各家各派意境的浅深,抒写的技巧;探讨各种体式如何与内容相应,如何去旧而谋新:这些都是研究的事,惟有经过这样研究,才可以享受诗歌。

          如文言文古书,阅读前必须明了古人所处的环境与所怀的抱负。陈寅恪先生说:“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指导中学生阅读古书,尽浅不妨,只要趋向正,将来可以渐求深造。所谓尽浅不妨,意思是就学生所能领会的,给他们适当的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之后,在课内报告并讨论阅读一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作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这与我区推进的“整本书阅读”中的展示课型有异曲同工之妙。

        叶老所谈的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的注意事项,可以说精准至极! “在从中吸收知识,增加自身的经验;那就须运用思考与判断,认清全书的要点,不歪曲也不遗漏,才得如愿。”这与刘真老师提倡的智趣课堂中是相通的,都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读叶老之书,行叶老之法,语文路上不迷茫……

叶氏阅读方法指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氏阅读方法指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mb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