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明朝那些事(一)太子的前世今生
为了迷惑明朝,打消明朝的警惕,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努尔哈赤玩了一个很简单的政治手段:
上门送礼。(朝贡)
不过这次送礼实在有点寒酸,总共就来了十五个人。
按照以往女真使团的规模,平均七八百人,最多的时候上千人,十五人还真不是回事。
这是努尔哈赤的第八次朝贡,也是最后一次朝贡,因为第二年就要称王了,这样来看,我们就可以理解了。
可是礼部和兵部并不这样理解,他们的理解是努尔哈赤不讲礼法,藐视天朝。
就在两部的许多官员忙着写奏折弹劾努尔哈赤请求万历议罪的时候,上面告诉他们:
先别写了。
因为有一件相比较而言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在这件事面前,一切事情都不值一提:
太子朱常洛,被一个潜入禁宫的社会闲散人员行刺了。
当时消息不明确,有的说被太子被打伤了,很严重;有人说被打伤,皮外伤;一时间众说纷纭,大臣们云里雾里。
后来搞清楚了,行刺者拿的是一根木棒,也没打到太子,打了一个看门的宦官,就被闻讯赶到的守卫制服了。
由于行刺者拿的是木棒,所以这一事件被称为“梃击案”。
它是明末三大案的第一案,对后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因为被行刺的对象是后来的明光宗泰昌皇帝,是当时的太子,还因为这件事情在当时和以后都是一个朝野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谁在这个问题上居于上风就意味着在政治斗争中居于上风就能成为强力派。
按道理,这样的刑事案件,要由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会审,还要算上十三司,审问犯人,了解情况,必须严格审理,才能得出案件的真相,要走一个法律程序,而且对象是东宫储君,就要更加严谨。
可事实是,当梃击案发生后,朝野上下似乎都有了一个相近答案,甚至有很多人都断言,案子连审理都不用,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白的”:
袭击太子的主谋一定是她们母子。
她,指的是万历的宠妃郑贵妃,是母;子,是她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
没有证据,没有推理,只因为他们有动机,有利益。
这就够了。
母凭子贵有时候也可以反过来变成是子凭母贵。
不过我们的太子朱常洛可没有这样的好运。
朱常洛的母亲不过是个宫女,是万历一时冲动用下半身思考的结果,生下朱常洛后被封为恭妃;人家朱常洵的母亲也就是郑贵妃,没有生朱常洵的时候就是贵妃,生下朱常洵之后立马升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本来就比朱常洛的生母身份尊贵一级,现在直接高两级。
问题是朱常洛是皇长子,这样做显然不合礼法。
既然存在即合理,那么只存在一种可能:
万历很有可能想要册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这个说法在当时是很有市场的。
之后有传出万历偕郑贵妃上香,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传闻。(见沈德符《万历野史获编》)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内阁首辅申时行为代表的一些官员于朱常洵出生的一个月后上书万历。
“册立元嗣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
做什么?
要万历册封朱常洛为太子。
这个时候的朱常洛虽然是长子,只不过四岁,年龄还小,要是皇后生了儿子,这就不好办了,万历以这个理由转移了话题。
不过万历说的也在理,大臣们也就默认了。
“再等等吧。”
可是眼看到了万历十八年,朱常洛八岁了,万历还是没动静,这下申时行等大臣们感觉有点不对了。
他们再次提起了立储的问题,万历的回答很简单:
“皇长子还小,身子骨瘦弱,再等几年等长结实点吧。”
内阁辅臣们也个个人老成精,他们明白了:
传闻不再是传闻,皇上就是想要册立皇三子。
申时行了解这个皇帝,他没有再去劝谏立太子的问题,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皇长子已经九岁了,皇上当年六岁就出阁读书,不知皇长子几时出阁读书?”
“现在刚入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以老臣见是个出阁读书的好日子。”
看似申时行这是在关心有关朱常洛同学九年义务教育问题,但万历明白了申时行的意思。
因为出阁读书的就是太子。
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是嘉靖时期订立的,让皇子出阁读书等于默认了这位皇子就是太子。
申时行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起其他大臣们的直言无讳更让万历不满,没有一个皇帝喜欢臣下和自己动歪脑筋。
申时行就是在动歪脑筋。
万历挥了挥手,示意大臣们可以出去了,单方面结束这个令他不开心的话题。
申时行等人已经出去了,一个太监留住了他们,因为万历叫来了朱常洛和朱常洵。
万历希望可以通过外在来改变申时行等人对朱常洛朱常洵的看法,在他眼里,朱常洛唯唯诺诺,怕生,见人害羞腼腆,说话低声细语的,哪像个皇帝;朱常洵则不然,炯炯有神,腰板倍直,一看就是虎虎有生气。
二者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当然,这是万历的看法,这其中夹杂了万历大量的爱屋及乌和个人主观情绪。
当申时行再次步入宫殿,他一眼看到的是那个本该站在宫殿中心,仪态非凡雍容华贵的皇长子朱常洛站在宫殿中心的边缘,神情是那样的不安,甚至有一些惶恐,似乎他只是朱常洵的配角,就连身子在申时行的眼中似乎都微微有些颤抖。
柔弱的朱常洛,无助的朱常洛,这一幕不仅申时行看到了,后面的许国、王家屏、王锡爵、于慎行等等都看到了。
朱常洛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里。
万历十八年(1590),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主要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和群臣两方面,万历不得不同意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作为交换万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
Ps:1.虽然我写的是清朝,但作为一个建立的新政权势必是以推翻结束旧政权的过程为结果的,我很想让大家清楚所谓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告天,不是说突然发生的,不是说从天而降的,明朝到底在努尔哈赤兴起直到兴兵攻明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在努尔哈赤征服女真诸部的时候明朝又再做些什么?比如三大征,比如争国本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也是值得我去交代的,很多人对这段描写是很疏远的,要么就是把女真的兴起扣在某个人比如李成龙的头上。我尽可能的不想用春秋笔法去描写历史,这样写的很不客观,更重要的是会让笔下的历史对读者留下不正确的影响观点看法,这些都是我不想看到的,所以可能会写的啰嗦,会写的拖沓,但我还是要写。
2.更文频率,尽量吧,每天事情不少,写得快了文章真的是不能看。
3.有什么意见问题建议欢迎大家与一只交流。
4.标题也算是致敬一下《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确实影响很大,对我个人的写文也是。
谢谢大家的支持理解鼓励,晚安各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