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008238/4912e9f378eca27e.png)
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黄海波的报道。
大意为,当年的嫖&娼事件多是被人设计。黄海波的人缘和人品其实相当不错,入狱后海清帮忙找律师,高圆圆毫不避嫌去探监,女友力顶并在他出狱后迅速完婚生子......
然而,评论区不依不饶。
“这篇公关文好长,但是我不信。”
“这个公关文过于明显。”
“又是个收钱写手,这个世界太浮躁,呵呵。”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8238/014c5f4753451312.png)
跟黄海波同样遭遇的公众人物不在少数。
章泽天当年因为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瞬间爆红,成为清纯女神的代名词。然而,嫁给刘强东后,奶茶妹妹又一夜间被视为彻彻底底的拜金主义。就连最近留学期间拍个照,都被网友质问“你读书吗每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8238/c31d811703e0f659.png)
朱丹作为当年浙江卫视的主持一姐,因为在《做家务的男人》节目里谈及跟爱人周一围的相处模式,被全网嘲讽批判为一个在婚姻中低到尘埃而不自知的可怜女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8238/8a9bbbd4efd7d031.png)
黄晓明因为在《中餐厅》节目里的霸道表现被持续骂上热搜,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为代表的明学语录,被全网群嘲为大写的低情商。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8238/3b8439a943741c07.png)
为什么舆论总是一边倒?为什么我们突然会对某个明星黑转粉,或者粉转黑?
这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标签。
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一旦公众人物被贴上某个标签,大众就很容易形成一致性的主观心理臆测,想要翻转形势,唯有重新打造人设,直至被贴上新的标签。
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作晕轮效应。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会掩盖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障碍。
这也是人们总强调第一印象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想一想,你身上又贴着哪些标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