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夷夏之辨

夷夏之辨

作者: 莫自闲 | 来源:发表于2023-02-25 21:19 被阅读0次

夷夏之辨指古时候中国人对于“华夏”和“夷族”的区分,本质而言,是中国的文化认同问题。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以中原地区为中国,而以周边的少数民族为四夷。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华夏与夷狄地缘关系被打破,礼仪文化则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人们认为“中国”“先进于礼乐”,而四夷“后进于礼乐”。汉代公羊学兴起后,从《公羊传》到董仲舒再到何休,都热衷于夷夏之辨。经过系统的阐发,夷夏之辨成为历代政治统一的文化思想支点。

晚明时期,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后,瞿太素在《职方外纪小言》中进一步提出“夏夷之辩”的新人文主义标准:“其人而忠信也,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夷夏之辨”由此增加了道德的标准,有了文明和野蛮之辨的意味。

相关文章

  • 华夷论

    陶扬鸿 儒家有三辨:人禽之辨、义利之辨、华夷之辨也,皆辨之极严而不容乱者,泯此一辨,即非儒家。何为华,何为夷?华者...

  • 修好文德对夷狄,华夷自古可两立

    修好文德对夷狄,华夷自古可两立 儒家重视华夷之辨。当代儒生对于华夷,常常犯两个错误:一是不明华夷之辨的标准,错把夷...

  •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1.夷夏之辨: ①“律度”即戒律。释迦摩尼为一贵族,佛教戒律可谓为贵族的民主宪法。 ②“和居”表示为一个教会团体。...

  • 读《论语》42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字面上就有“华夷之辨”。所谓夷狄,就是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区,当时东夷...

  • 夷夏随笔

    《春秋》的学者所谓“诸夏而夷狄则夷狄之,夷狄而进乎诸夏则诸夏之”。 夷夏之分在文化的认同而非血统传承,这一脉络奠定...

  • 中美贸易战中国是新夷狄了吗-《春秋公羊传》夷夏之辨

    郭老师一开始就给大家揭示了对夷夏之辨的两个观点。而当今的观点和视角可能更多,在崇尚多元化思想的背景下,似乎已经不在...

  • 雪漠《真心》上册读书笔记|雪漠心学:从中国文化的原点出发(2、3

    1、千年来,广袤的西部大地因为夷夏之辨等原因,一直是一片沉默的高地,古老的西部文化亦如地火在高山大漠下绵延穿行,直...

  • 论语中级读本(八佾篇)(2)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〇亡,通无。夷狄,谓蛮夷戎狄等野蛮部落。诸夏,谓周所分封之诸侯各国,也...

  • 3-5 夷狄之有君章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论语集注》 吳氏曰:「亡,古無字,通用。」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長,不如諸...

  • 夏 威 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夷夏之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cq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