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果孩子愿意做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跑得更快而失落,我自然欣慰;但如果孩子愿意带着家长的希望前行,我们陪他们一起奔跑,远比他一个人努力来得有效、愉悦。
1
前几天,喆同学每次英语课后都很配合地完成老师的作业,一般是练习三两个单词、三两个词组。
因为我从小学的就是哑巴英语,所以教发音的事儿,一般由爸爸来做。
某天,喆同学突然问我:“妈妈,你怎么不和我一起做作业呢?”
我词穷。
是啊,我为什么不和他一起做作业呢?
羞于开口、懒于学习、对改变心存忐忑是根本原因。
而因为我自己英语口语的缺失,我又希望喆同学能从小多磨磨耳朵,以免上学后口语吃力。
整个过程,我只是单向要求他如何,没审视自己是否有陪他一起学习的热情。
在很多方面,我自认是学习型的妈妈,唯独在英语上,我迟迟不敢开口。
因为娃爸曾说:“你一开口,我就笑场。”
的确,我那用汉词拼音标注的英语发音,我自己听着都汗颜。
但一切短板,都怕用心去对待。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加入一个平台学口语,那个平台的主旨就是让妈妈宝宝一起学——妈妈保持热情,经常在家里使用日常用语,孩子潜移默化,自然可以接触到更多。
而且,当孩子感觉到妈妈和自己“在一起”,他们更容易坚持下去。
2
我见过一个妈妈,身高1.63米,体重近135斤,平时最喜欢吃比萨、汉堡或红烧肉这类高脂肪高热量的东西。
她闺女受妈妈影响,3岁时已然喜欢上了快餐,长得肉乎乎很可爱,但每次体检都被医生提醒体重超标太多。
孩子长大以后的肥胖,往往由小时候的饮食习惯造成。
为了孩子的健康,这位妈妈决定自己先控制饮食,制定了一套相对健康的饮食方案,并报了游泳班辅以锻炼。
当她的日常行为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变得健康。
而她选择的游泳项目,顺带着让孩子喜欢上了玩水,虽然现在因为太小不能学标准的游泳姿势,但自己套着游泳圈已经玩得像模像样。
一个夏天,不到3个月,她瘦到了102斤;女儿的体重也从超标变为中等偏上。
减肥成功后,为了抓住孩子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她和老公决定不再当着孩子的面看电视剧或电影,每天半小时的视频时间,不是放英文儿歌就是放原版动画片。
平时在家里对话,也尽量用简短的英文。
现在,小朋友走在街上,看到大门会说“gate”,看到屋门会说“door”,妈妈用英文说吃饭、穿衣、脱鞋、注意等等,已完全听得懂。
她说:“或许有一天,我依然跟不上孩子学习的速度,但起码我要保持一跟努力跟上的心,这样当代沟来临,我才不至于不分青红皂白说‘孩子太不听话了’。”
是的,当孩子还小,我们要蹲下来和他们一起看世界;当他们日渐长大,我们就要一路小跑,努力追上他们的脚步,争取和他们做朋友。
3
身为父母,我们经常把自己的美好期待放在孩子身上。
不会游泳的孩子,希望孩子早早学会游泳;
小时候没条件学舞蹈的妈妈,孩子三四岁就送去进行舞蹈培训;
小时候常被欺负,则关注散打或跆拳道培训班,希望孩子学会防身本领……
更有甚者,甚至觉得孩子应该十八般武器,样样都会。
这样的期待,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配合,自然没错。
但现实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很多,却对自己生活或个人成长“差不多就行”,或者觉得“反正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有这种思想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的阻力更大;
而那些有着“和孩子共进退”观念的父母,往往能收获更好的结果。
我所在的一个群里,有个90年的男生,姑且称他为M。
他风趣、幽默、豁达、热心,经常妙语联珠,对生活的认识远高于同龄人,在他没告诉我实际年龄之前,我一直觉得他是80的。
越聊越熟,我开始零星获知他妈妈的讯息。
比如他妈妈今年51岁了,会上网,会聊微信,会PS照片,会自己下载电影。
更要命的是,她还跟儿子学会了看国外的网站,微信上关注的公众号,脱离了健康养生界,经常转发咪蒙的爆文,也根据石榴婆报告来判断当年的流行趋势……
我说:“M你真幸福,有这么一个和你共进退的妈妈。”
M答:“周围的人都这么说。
其实我妈更牛的是她的开明——当我要去北京读一个外人看来很烂的大学,她说没有烂学校,只有不肯学习的人;
当我要离开湖南来上海工作,我妈说去吧,年轻就应该看看更大的世界;
当我表示要和一个偏僻县城的女孩子交往,我妈说只要你俩思想合拍,我没意见。
小时候,我学电子琴,她也跟着我一起听老师讲课,课后和我一起练习;
我学古文,她买双份课本,和我一起诵读,有时候比我背的还快……
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可不想你说出个啥名词,我根本不懂啥意思’。
我和她,更多时候像知心朋友。”
说妈妈像知心朋友,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最高赞美了吧?
4
有爱运动的父母,自然经常带孩子去运动场所,孩子耳濡目染,就算不见得比父母的运动技能更好,也自然不抵触运动;
有会画画的妈妈,就算孩子没有绘画天赋,对于绘画的感悟也一定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深;
有爱下棋的父母,可能很小就认识所有棋子,即便没有发展成爱好,也必然从日常所见学习一二;
父母控制不了自己体重,抵制不美食的诱惑,却整日觉得孩子太胖,想通过控制饮食来帮孩子控制体重,结局如何可想而知;
如果父母本身特别宅,当孩子入学,体育方面会拖后腿就不足为怪……
当孩子还小,我们可以只要求他们简简单单做一个快乐的人;
但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会不由自主进入“竞赛模式”,家长们也会被席卷着成为“爱比较的家长”,我们当然要引导孩子保持淡定,让他们清楚成绩不是衡量他能力的唯一标准。
但尽力才能让自己不留遗憾的道理,一定尽早让他们明白。
人生,原本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如果孩子愿意做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跑得更快而失落,我自然欣慰;
但如果孩子愿意带着家长的希望前行,我们陪他们一起奔跑,远比他一个人努力来得有效、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