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首席财经记者
结实安坤哥的那一天,恩心又见到了伍千万,当然,还是在上海期货圈子群聚的饭桌上。
是为了庆祝谁的办公室乔迁到了上海期货交易所,恩心不记得,只记得再次看见伍千万的感觉。大家都还是笑盈盈,和和气气的,只有自己,在心里泛起了模糊不清的涟漪。
他见到恩心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还在上海呢?”话语中透露着惊诧,像是惊讶一个被宣布放弃治疗的动物居然还活着。
恩心只是礼貌地微笑。被饭桌上的姐姐们问起:“妹妹,最近干什么呢,找到工作了吗?”
她就说:“最近就是在群租房里待着,白天做期货呀,晚上写童话啊,偶尔面试的。”似赌气似的,也不知道在跟谁赌气。只是,直言不讳地在大家面前说群租房还是让她不舒服了,就好像硬生生地从伤口上撕掉一层结痂给人看。
她承认她是违心的,甚至有点扭曲的,她感觉心扭在一起了。
钟姐姐就赶忙来安慰:“咱们恩心就是有剑走偏锋的潜质,这往后发展下去就是唯一会写童话的期货操盘手,也是不可小觑的是吧。”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饭桌又变成了其乐融融的欢场。
饭桌上有好几个恩心没见过的人,坐在旁边的一个叫安坤。他斯斯文文地坐在那里饮茶,静听大家的聊天,嘴角挂着友善的微笑,30多岁的样子,没头发了,露出油亮的聪明脑门。
恩心还看到了许久未露面的王大爷也出现在了饭桌上,别人说他这几个月都住在云南西双版纳,也有人说从他的博客里看到,他去纽约参加了华尔街的金融聚会。没有人了解他到底在做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太多的行程。圈子里的人都说,如果你今天跟王大爷喝酒喝开心了,约了明天继续,结果明天却找不到他人,那么不要太惊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上次见到王大爷,还是在四月末。他们几个操盘手和几家期货公司的老总约在上海周边的一个不出名的古镇,叫召嫁楼的地方。
那次伍千万喊恩心去,她也不知道召嫁楼在哪,满口答应着就跟张阳分开了,独自奔赴去上海郊区的路程。
从地铁的一头坐到另一头的终点站,下了地铁,夕阳斜斜,天上下起了太阳雨,恩心已不知身在何处,只知道在一个好多公交车汇集的公交枢纽站的地方。开头还是“沪”,上海的公交,但线路,她一个也不认识了。此时恰好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她问公交车的司机召嫁楼怎么去,恍惚地就上了车。车越开越远,开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地方,司机对她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喊“姑娘,下车,召嫁楼。”恩心就跳下了车。此时天已经黑透了,可是哪有什么古镇,连路灯都没有。她摸黑往前走,走到一个小村一样的地方,看到有灯,是一个小卖部。她像得救了一样,去问老板,召嫁楼怎么走。
“不就在那儿嘛。”她往回看,马路对面,两排红灯笼挂着的地方,是古镇的样子。这上海的郊区和上海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摸黑过了一座桥,就在一家有江灯渔火的船上看到了伍和王大爷他们。还有一些素未谋面,但派头十足的人物,他们都又惊又喜的样子,冲她笑,她就释然了,这一路的苦苦寻觅。她久久以后还记得那一天,那些笑容,他们张大嘴巴,又为见到安全的她放下心来,至少在那个时候,都是真的。他们惊讶一个姑娘从浦东坐地铁和公交车来到上海边远的郊区,手机没电了,依然能在这里遇见。
王大爷盛了一碗酒酿圆子给恩心,是凉的,恩心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这长途跋涉了三小时,显然是饿坏了。
后来王大爷就说,恩心是个坚韧的姑娘。
每次对人提起那天晚上,召嫁楼古镇的夜色,王大爷总是讲,恩心这个姑娘,那天她来的时候,我们的饭差不多都吃完了,但是每个人都点菜给她。
她记得那晚的夜色,古镇,灯光非常微弱,只有江枫渔火,铜叔,几个期货公司的老总,应是什么“大人物”吧。她对未来或许抱有期待,王大爷穿着拖鞋走在前面。
“恩心这样的女孩,就该嫁到美国去,远离这些人情世故的规则,搞一些随心所欲的创作。”王大爷抚着那一缕精心修剪的山羊胡,眼睛闪着睿智的光像能把人看穿。
“不是啦,我很喜欢期货行业。”她虔诚地慢慢说,并扫视了一圈,希望得到整桌期货人的认可,她是他们里的一员。“如果又能做期货又能搞创作不就更好了。”
“那就得是财经记者了,期货记者,专门写期货报道。”钢厂的说。
“可以,我觉得恩心有这方面潜质,人家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呢。”钟姐最爱护她,马上给她打圆场。
“大学开始考期货从业资格,又重点学了财经新闻,就是想要有一天,做可以把新闻跟期货结合起来的工作。”她只有说起这些的时候,像个依然带着彩色梦想的小少年。对未来也许没有那么看得清,但隐隐地知道它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也是在讲到这些的时候,能让人忘了她在上海那并不顺当的处境,那群租房的现状,宾朋满座的圆桌上,遇到这样梦幻的小姑娘充满期待的描述梦想,就算是老江湖也都徐徐喝茶,吃一筷子烤麸细听,抱着善意的脸孔。
安哥就是这样不言语地,斯斯文文地坐在恩心旁边,他离她最近,便于观察她的气质。她给整晚的聚会带来欢乐,人们都爱她,有一种不自主想要接近她的意愿。不论是带着什么目的,因她的稚拙傻气,因她年轻漂亮,因为可怜她的处境,或因为想证实一些道听途说来的八卦,还是期待看她笑话。
但她就是那样,轻易获取众人的目光。用铜叔的话来讲,也算是上海滩这个金融小圈子里的一朵奇葩。
大家伙临散的时候,安哥问她:“小恩心,你想过要去财经媒体工作吗?”
恩心睁大了眼睛,一直以来,还没有人将她的梦想具象化,如此归纳给她一个恰当的位置。
“我有给朋友写过几篇财经新闻的稿子,他们创业建网站,需要文章来填充。”
“什么类型的稿子,新闻报道吗?”
“一篇是人物专访,一篇是写会议的,上海的投资公司开幕式,我帮着写了一篇会议的报道。”
“好极了,回头你把这两篇稿子,连同你的简历,一起发到我的邮箱好吗?这是我的名片。”安坤递来一张小片双手交给恩心,微微颔首,极有涵养的姿态。
恩心诧异地接过来,她看到名片上的头衔:安坤,南方财经周刊,首席记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