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67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67

作者: 秋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17:54 被阅读0次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在这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上,有一座圣十字大教堂,被称为“大师的沉睡地”,是276个伟大灵魂长眠安息的地方。这些大师包括:诗人但丁、画家达·芬奇、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以及天文学家伽利略,等等。

圆子6岁的时候,我带她参观了欧洲许多地方,其中就包括圣十字大教堂。一走进教堂,这个像百灵鸟一样叽叽喳喳的小女孩顿时安静下来,站在教堂中央一动不动、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才压低了声音悄悄对我说:“妈妈,这里好美!”

我点点头,是的,虽然孩子并不了解这座教堂、更不了解这些长眠的大师们,但他们的存在共同营造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氛围,光线透过教堂四周精美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让幼小的心灵瞬间笼罩在美和圣洁的艺术氛围里。

能够感知到美,除了孩子心灵的纯净外,也与她从1岁多开始、就和我们一起在世界各地感受自然、游览艺术殿堂有关。许多朋友说:孩子那么小,什么都看不懂也记不住,去这么多地方有什么用呢?我会回答他们:美的教育,不用懂也不用记,它会融入孩子的生命里,让他们在漫长的一生里、保持天真、真正成人。

美的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生不遗余力倡导的。很少有人知道,蔡元培先生是实验心理学之父、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教授的第一位中国学生,1917年,他指导学生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 1922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这样一位中国心理学的先驱,为什么会将美育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呢?

“美育”这个词,是蔡先生从德文翻译过来的,他在北京大学亲自开设和讲授“美育”课程,倡议“以美育代宗教”。临终时的嘱托也是:“科学救国,美育救国。”他在《美育与人生》中写到:“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塑造全面完整的人,正是美育的宗旨。……美的作用,是超越乎利用的范围的。当着重要关头,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所以吾人固不可有一种普通职业……于工作的余暇,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不只是蔡元培先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求、是一种生活态度。饮食、穿搭、出行,时间、空间等等,任何和自身有关的事物都可以是有美感的。这种审美的生活态度与自小就培养的美的教育息息相关。接受了审美教育的孩子,长大后更加有可能形成审美的生活态度。

相关文章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4

    如何拉近跟自己的距离呢?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是从认识自己的生理自我,与自己的身体重新建立觉知和连接开始。 现在我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

    这个游戏,你可以邀请家人朋友一起玩,但一定要记得:游戏的目的不是审问和评判对方,更不是给对方贴上某个问题的标签,而...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

    周三早上,你饿着肚子赶去公司开会,领导正发言的时候,你的肚子突然“咕咕咕”地叫了几声,你尴尬坏了,赶紧干咳几下想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7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圈子,要了解自己的社会自我需要,可以通过朋友圈来帮忙识别。 看看你发的朋友圈信息,哪一类型...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

    认识自己是我们的第一站。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请你们思考一下,你认为心目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你觉得,那是你真实的样...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3

    如果我问你,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当然啦!我叫某某某,身高1米6,大学三年级”。可是,这真的就是你吗?上...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5

    今天分享一个关键词:身体主权。 身体主权,是说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拥有、支配、和可控权。如果在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这...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8

    如果说,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镜子里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肚子饿”;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1

    每个人的未知我区域,都存在着没有被探索和发掘的潜能。要找到并且善用它们,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通过自我觉察、清理...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2

    今天,我们敲开第二枚彩蛋,听听一位朋友的留言: 这位朋友说:“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每次说话、做事都会斟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6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ps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