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 遇见不一样的向日葵
首发 I 简书
图片 I 网络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5709/8cb6b094f58b8206.png)
昨天,有位高中朋友看了我最近的更文,对其中一篇母亲节写给妈妈的文章,颇感兴趣。就用微信聊着家庭教育、原生家庭、写作收益、个人成长等中年人的热点话题。其中关于个人成长方面多探讨了一会儿,感触较多,与之前写的那篇《别再让步》有很多相似之处。
作为80后,随着我们对人生和生活的认知深入,逐步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希望找到尽职尽责和自我实现之间的平衡,打破“人财两空”的魔咒——个人能力没上去,财富积累也没完成。渐渐谈话里慢慢流露出对过去自我的否定、对未来自我的无奈。
其实这两年自己也时不时也会切换到这种自我否定和无奈的状态里去,这种自我的反思和觉醒,也是就是阳明先生说的“心即理”。虽年届不惑,能够挖出深藏内心的自我实现的意识,也为时不晚。但明阳先生也说过,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事上练”。
此时想到简友分享的一句名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就是十年前和现在。而十年前,我们不曾种树,因此十年后无树荫可乘。那么,最好的时机,只剩下现在了。让我们在本该有树而今依然荒芜的地方,努力挖坑种树,守望十年后的自我。
01 原生家庭
教育学和心理学大多会提到原生家庭,探讨它对个人的深远影响,因此,很多人渐渐习惯了用原生家庭的理论来解释过去和现在的自我形成。但原生家庭的分析,应该是帮助我们寻找成因,是帮助我们避免自己重蹈覆辙的方法,而不是逃避的借口。
“35岁以后,你就是别人的原生家庭”,很残酷,也很励志。残酷的是,我们不能再躲在父母构造的原生家庭里,或快乐,或悲戚。因为,我们已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成了孩子的天与地,成了构建原生家庭的主导者。励志的是,我们不仅有了改变自我的机会,还有正向影响新生命的能力,为孩子改变,为创造你梦中的原生家庭而努力。
02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避不开的话题,聊起它,大部分人,都会有一把心酸泪和满腹的委屈。总是感叹,为了孩子又花钱,又花时间,甚至连小命都搭上了。而那些小家伙们却离我们心中的“他”越来越远,这是为什么呢?
一句“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点醒了我们,错的不是金钱,不是时间,更不是孩子,而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言传不如身教,试问,身负种种陋习的我们,何以培养孩子有个良好的习惯;试问,整日刷手机的我们,何以让孩子专注于阅读与学习;试问,整天宅在家里的我们,何以带动孩子热爱自然和运动。先有自律的父母,才会有优秀的孩子。
03 个人成长
每每聊起现状,大家总会回到过去,历数被蹉跎的岁月,盘点被放走的机会。谈话基本进入“如果”模式,但人生没有如果,重头再来只留存在歌声里。我们所拥有的是现在,我们所能支配的也只有当下。
从现在开始走出舒适区,主动打破各种死气沉沉的平衡,我们需要给自己创造困难,逼自己历经磨难。与未来的自我之间缺什么,就补什么。改变是一切美好的开端,让我们不再执着于过去,不再妄想于未来,坚持关注自我成长和提升。十年后,每个人都终将遇到那个最美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