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8-20年初婚姻育儿专题精选教育婚姻育儿
成年后再谈“自律”有点迟,“自律”应从孩子开始

成年后再谈“自律”有点迟,“自律”应从孩子开始

作者: 明月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7-27 10:36 被阅读40次

     

    配图来自网络

    1

    我的发小蒙蒙是一位大学英语老师,她苗条美丽又精神,33岁的年纪,容颜却似乎定格在了23岁。谁也看不出她是个刚生完孩子的新手宝妈。当然,谁也不会看出她在15岁时还是个体重150斤的胖姑娘。

    她保持青春容颜和苗条体态的秘诀就是高度自律:绝不暴饮暴食,每天只吃健康科学的食物,一顿都不会放纵自己。从出了月子那天起,她就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运动一个半小时,然后迎接要醒来的孩子,开始元气满满又忙碌充实的一天。

    她在学校是最受欢迎的美女老师,她业余时间是各大英语机构争抢的知名补习老师,她会写作懂电影知历史会表达,可以同时把孩子、工作、业余工作、健身、自我提升等每件事情安排得妥当充实。

    很多人对她佩服不已,我却从她十五岁那年起就知道,这个高度自律的姑娘,未来的人生一定很美丽。

    蒙蒙的父母、祖父母都很胖,大约是自带“胖基因”,蒙蒙自小便比别的孩子胖许多,即使吃得并不多,也努力运动,却很难瘦下来,加上她的父母也不希望她在长身体的年纪过度减肥,总是告诉她“你虽然有点胖,但你很可爱,不必减肥”。

    然而初三那一年,进入青春期的蒙蒙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胖一点儿也不可爱,还会招来别人的嘲笑”。于是,体重150斤的她决定要利用一个暑假减肥,当她告诉我这个决定时,我想起她平日里做其他事情坚持不懈的劲头,莫名地相信她真的能减肥成功。

    两个月后暑假结束,她站在我身边,我完全没认出她——身体重最多110的俏丫头。

    她告诉我,她两个月没吃一口淀粉类食物,每天跑步两小时,饿得前胸贴后背,也不曾多吃一口。她还说,因为有家族胖的基因,要想保持减肥的成功,以后也得一直保持节食和运动。

    一个能在两个月减掉四十斤的小姑娘,未来还有什么不可能?

    所以,那个15岁就因为自律改变了自我的姑娘,在33岁游刃有余又优秀地生活工作着,还保持着青春美丽苗条,不足为奇。

    2

    事实上,我见过大多不自律、活得连自己都不满意的成年人,在还是个孩子时,就毫无自律可言。

    那个整日喊着减肥,却一口也不能少吃的姑娘,可能是个小时候就爱无节制吃零食,家长也没告诉她“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多吃,也得有个度”的孩子;

    那个整日沉迷于各种韩剧偶像剧泰剧日剧的家庭主妇,可能自小就沉迷于电视,为了看电视可以不做作业不看书;

    那个工作中拖沓懒惰,不到最后一刻不工作,总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急乎乎完成工作任务然后错误百出的小伙子,可能从小写作业就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不完成;

    那个学了三天肚皮舞觉得累、办了一千块健身卡却懒得去、报了英语班却没学几天的白领丽人,可能从小就对很多事情三分钟热度;

    ……..

    我相信,一个很小就能对无法抗拒的物品有所自控的孩子,长大后不会“放纵”到哪里去。

    一个从小就懂得自律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在“自律”与“不自律”的拉扯中痛苦,不会过得太糟糕,不太可能找不到人生目标和方向,也不太有时间迷茫和蹉跎。

     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保护天性”“快乐成长”很重要,自律的方式和程度与成年人不尽相同,“度”的把握、“自律”的方向,还需家长言传身教、科学引导。

    3

    对孩子来说,自律首先是“自我约束”。

     不贪吃零食、不过度看电视、不玩得家都不肯回,不为多买玩具而疯狂哭闹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就是孩子自律的开端。

    儿子小Q 两岁左右开始,我给他每天看20分钟动画片。20分钟到了之后,不管动画片有没有结束,都告诉他,必须关电视。

    孩子一开始就接受了这个现实,再后来,只告诉他时间到了,让他自己去完成关电视这个动作,他也都能做得很好。

    有时候,我也会忘记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孩子会跑来问我:妈妈,是不是20分钟到了啊?

    我会告诉他:是啊!我忘记了!

    孩子甚至会笑话我“怎么会忘记啊”,然后愉快地自己去关电视,毫不留恋。

    我往往会出其不意的允许他把整集看完再关电视,偶尔也可以放纵地看半小时甚至更久,让他明白,自律看似痛苦,但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奖励与收获。

    在吃零食这件事情上,小Q也一样“自律”。

    我从一开始就让他明白:零食孩子不能多吃,有的甚至完全不能吃,这是原则。

    比如,我吃巧克力,他也想吃,我说:可以,你只能吃一口,吃多了对你的牙齿和身体都没有好处。

    于是,他吃一口,很满足。如果我发现他一口咬得太小,我会主动请他重新咬。

    然后,他可能会来说:能再吃一口吗?我通常会拒绝:除非你想蛀牙和发胖。孩子对于这个答案欣然接受。

    我也会出其不意给他惊喜,比如,给他一根棒棒糖,告诉他,可以吃掉一整根。

    他会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从来不随便多吃零食,这是妈妈给你的奖励。

    他很开心,对奖励有了期待,也对零食的自律性更强。

    同理,小Q从不在商场或超市里为了任何玩具哭闹不肯走。

    带他去商场,就会提前告诉他:我们今天是去买其他东西的,不是买玩具的,所以,你不可以要求买玩具。等真的缺玩具的时候,妈妈一定带你去买。

    做好心理建设的小Q,不会再在商场里哭闹。

    进了商场,他会直接对我说:妈妈,你看其他东西,我看看玩具,等你看完其他东西,再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玩具买给我。

    如果我发现的确很合适也很需要的玩具,我会买给他,对他来说,也是惊喜。如果真的没有合适的玩具,我也会说明原因。他一样能够理解。

    有时候,说好不买玩具,我会突然主动买一个玩具给他,理由依然是:我觉得你表现很棒,想给你个奖励。他会雀跃无比,更能接受“买不买玩具完全由妈妈决定,不可以胡搅蛮缠”的原则。

    零食、电视、玩具,每一样都对孩子有极度的诱惑力。适当克制自己对这些东西的欲望,提高自己对“诱惑力极大”的事物的控制能力,就是一种“自律”,成年后,这种自律会扩大在其他方方面面。

     4

    大点的孩子,“自律”就应该与成人的要求接近了。从以“自我约束”为主,变为“自我约束与时间的有效管理利用”相结合。

     也就是说,“自律”对一个又“天性爱玩想放纵喜欢拖拉”,又“有各项沉重负担”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同事刘姐的儿子小锋今年20岁,在美国知名大学读书,成绩非常优秀,而且性格极好,同时弹得一手好钢琴、吉他属于大神级别、唱歌比赛屡屡在校园获奖、会做各种中西式餐点……

    如今,他依然学习认真刻苦却不呆板,保持学习优异的同时在抽空自学法语和几种乐器,每天保持阅读习惯,忙里偷闲去旅行和实践。

    这个让人羡慕不已的大男孩如今的优秀和游刃有余,来源于他自小的“自律”养成。

    刘姐说,初入小学的时候,一直以玩为主的幼儿小锋,一下子变成了有学习压力的小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身份的转变有什么意义,对于每天突然多出来的家庭作业,采取众多小学生的通用政策——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认真不检查不主动,一个小时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居然能拖三四个小时,整个晚上除了做作业,其他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刘姐在忍耐了几天之后,平静地对小锋说:今天晚上,你必须一小时内完成作业,如果没有做完,我也会替你收掉不许你再做。

    小锋嘴上答应了妈妈,实际上,依然磨磨蹭蹭,一个小时后,刘姐说话算话,收掉了他的作业本,禁止他再做作业。无论小锋如何认错哭闹,刘姐都没有妥协。收掉作业后,刘姐要求小锋看半小时课外书,练钢琴半小时,等等,做原本每天该做的事情,按部就班。

    第二天,小锋是班里唯一一个没完成作业的孩子,自然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回家后,刘姐告诉他:在我看来,你拖拖拉拉几小时是不会管理时间,如果你以后都是如此,那你就永远也干不了其他事情,你觉得这样可不可怕?

    从此以后,小锋360度大转变,知道了时间是用来合理使用的,不是用来浪费的,他明白了,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晚上有足够的时间看读物、练琴、还能看会儿电视、玩玩具,现在上小学了,时间没有变多,任务却变多了,他不应该挤压掉所有其他事情的时间来学习,而是应该把“学习和其他事情”合理规划好,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小锋表示想学吉他,刘姐只对他提出一个要求:一旦开始学,我会给你找好的老师,也会愿意给你花钱买价格不菲的好吉他,但是,你自己选择的事情,你得坚持学到底,不允许半途而废。

    小锋同意。

    从此,无论学业多紧张,各项任务多重,小锋都坚持学吉他,在考级全部结束后,在网络上自学,至今没有放弃。在此过程中,他更加明白了,要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又不影响必须完成的任务,只能更加自律,更加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当然,更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拖拉心理。否则,只能一事无成。

    刘姐说,在小锋的成长过程中,她很少对孩子说“绝不可以、你必须如何如何”,但原则性的问题从来不变,就是你必须知道你人生当下面对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同时,不能放松的其他事情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你想干别的事情,只能靠你高度自律来完成。这世上绝对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又学习好又兼顾了才艺又能坚持自己爱好”的可能性,唯一的可能就是“不断调整自己的时间规划,找到最合适的时间分配方式并且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不轻易退缩。”

     这个过程必然是有些痛苦的,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但如果因为痛苦就不坚持,那么,永远也不会有自己想要的收获。

     如今,小锋收获满满,不但没有对“自律”深恶痛绝,反而在已经足够优秀的基础上更加自律,并且,对于时间的把控也更游刃有余,对于各项事情的安排也更加合理轻松。

    我想,如果没有自小的“自律”,长大后的小锋要如此游刃有余地优秀着,可能有点难。

    5

    有人说,我也会严格管控孩子啊,从小不许孩子吃零食,不许孩子玩手机看电视……为什么孩子还是越来越不听话?各项习惯也越来越不好?对很多事情都毫无节制?

    我想,“自律”,不能以“压制、呵斥、恐吓、强迫”等方式灌输给孩子,所有的‘’自律“”,都应该建立在: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自律的基础上。为什么不能多吃零食、为什么不能多看电视、为什么不能想买玩具就买玩具、为什么不能浪费时间、为什么不能三分钟热度…….要让孩子充分明白原因,心服口服。如果只是一味“不许看!再看揍你!别吃零食了!一天到晚就吃吃吃!快点做作业!快点练琴……”,这换不来孩子主动有效的“自律”,只会换来孩子内心的反叛和委屈,或者是被“吓唬狠了”的暂时自律,一旦孩子长大后有一点反抗能力,都可能走向“放纵”或者“反叛”的极端。

    此外,对孩子良好的“自律”行为,必须加以及时的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随时随地告诉他“你做得很棒”,在孩子坚持自律的日常生活里,出其不意地给孩子一些小小的惊喜与奖励,鼓励孩子更好地坚持,让孩子有所期待。

    同时,一定要有适当的“放宽”政策。比如,一个月有一天,可以不止看20分钟电视,可以一个小时甚至更久;在家从不喝饮料的孩子,出去赴宴可以适当喝些饮料;过生日这天可以尽情吃蛋糕;周末的作业可以迟些完成;每周可以有一天不练琴……..

    自律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很难,对孩子来说其实更难。适当的放宽政策,也算是“有松有驰”。一个科学减肥的成年人,也需要一周有一天或者有一顿可以放开来吃,一周有一天可以不运动,何况孩子呢?

    适当的放松,是为了更好的“自律”,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很自律的成年人,小时候不一定懂得自律,但是,一个从小就自律的孩子,长大后,自律的能力一定会强于别人,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毅力也更强。

    种什么瓜得什么果,对孩子的“自律”教育,不是一种过度的严格,而是让孩子更早明白,自律是一门必须课,说小了关系做每件事的成果和效率,说大了,影响一生。

    当今社会,竞争大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给孩子提供一辈子的“舒适无忧”生活,不如认清现状,教会孩子自律,这是给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作者:明月,媒体人。爱生活、爱写作。我相信,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年后再谈“自律”有点迟,“自律”应从孩子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ew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