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每到放暑假,电视上总是轮番播放着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那时候只看得懂西游记,对于三国和水浒是看不明白的。
最近突然想看三国演义,于是把最老的那一版电视剧翻了出来,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剧,觉得甚是享受。
十几岁的时候,喜欢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更爱赵云的骁勇善战。如今再看,最吸引我的角色居然变成了“宁使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
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平定北方回来途中,站在在碣石山上,面对辽阔的海面吟的那首《观沧海》,海浪翻滚,曹孟德眼神坚定地瞭望远方,“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豪气令人荡气回肠。
虽然曹操为人狠辣,但论起对人才的赏识,无人能及。他欣赏关云长的忠肝义胆,对他无限包容。面对许莜来投,他更是赤足相迎。在那烽火战乱的年代,相比较刘皇叔的仁慈懦弱,曹孟德的果敢善断无遗更令人感到真诚和真实。
曹操这个人,既心怀天下有大丈夫的胸怀,又自私功利有个人主义的贪婪欲望。因此,能让人又爱又恨。
其他的角色要么刻画得如诸葛亮、赵子龙等太完美,要么如吕布、袁绍等太糟糕。反而曹操这个人物,因其性格的多样性,并非能用绝对的善或者恶来评价,让其显得丰满,让人觉得真实而坦诚。
说来也神奇,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年龄和阅历去看,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观点。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看山看水的境界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阶段和心路历程。最开始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年近三十岁的我,褪去十几岁的单纯与天真,放弃了对白马王子的向往,增加了对曹孟德这种枭雄的认同和赞赏。
或许再过十年,又会有不一样的认知。群雄三国,百态人生,千种人情,值得不同的年龄的人去欣赏,去解读。
如今的你,又最爱三国里的谁呢?和年少的当初的你一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