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228987/97b2afdac9123185.jpg)
这是生育日记系列的第01篇文章
作者 | 魏小猴
转载请联系授权 | 微信ID:785438675
全文长约6000字,阅读时长约10min
写在前面
我一直觉得,
妈妈群体对未育女性最大的善意,就是将自己的生育过程毫无保留且不加修饰地分享给后者,既不夸大分娩的苦痛,也不弱化养育的艰辛。
而未婚未育女性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就是不轻易被极端案例和文章操控情绪,尽可能多地了解关于怀孕、分娩、养育的真实细节和一切可能风险点,然后慎重地做出自己的生育决策。
不轻易决定,也不被任何人左右。
这是我决定撰写「生育日记」系列的初衷。
虽然距离我生产那天已经过去10个月了;虽然在闯过一个个育儿难关后,我已经开始从育儿这件事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但无论过了多久,我仍然觉得生产前后那72小时,是我活到现在整个人生最无力失控的3天。
虽然在怀孕时,我为了尽可能清楚地掌握一切关于自然分娩可能遇到的情况,非常积极地查找资料和询问前辈妈妈经验。
但当我亲身经历过最原始的分娩方式后觉得,简单一句“非常疼”或者“虽然很疼但是过后就忘了”亦或者“别怕,是女的就会生孩子”,完全无法概括我所经历的一切。甚至于,我开始怀疑事实是否像蕾切尔·卡斯克在《成为母亲》中说的那样:
“我常常觉得,人们若知道有孩子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们就不会要孩子了;我想知道,作为一种性别,我们体内是否存在某种进化论似的停止机制,去遏制我们表达的力量以及描绘我们这一话题的真相的能力。没有孩子的人似乎不会对那些有孩子的人必须谈论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他们无忧无虑地做了父母,仿佛他们是第一对父母,如同坠落之前的亚当与夏娃一样天真。”
所以,我希望在自己这段记忆“被迫”模糊前,将我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出乎意料但却真实存在的细节经历分享给你。我的目的不是引人恐育,而是想和你分享一个事实:
无论当代医学多么昌明,生孩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谁有幸收获了非常愉快的生产经历,那绝对是被老天眷顾的极少数分子。
01
宫颈开到2指时,我才真正对生孩子感到恐惧
一般来讲,女性恐生只会发生在三个阶段,一是未婚未育时,二是已婚未育时,三是已婚已育后。一阶段的恐惧原因多为生育风险和对自己的身体可能造成的损害;二阶段的恐惧在一阶段的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对婚姻状况的分析和养育压力的考量;三阶段的恐惧主要来自于自身的不愉快经历和实打实的养育压力,临床反应为“打死都不要二胎”。
也就是说,女性的恐生心理可能发生在成年后的任何阶段,除了孕期。因为对孕妇来说,把孩子生出来已经是必须要做的事了,恐惧毫无意义,只能挺肚向前。
所以,我在怀孕39周+4天的时候因胎心监护异常被收住院时没有恐惧;在入院5天经历无数次假性宫缩和间歇性胎心异常时没有恐惧;在医生无数次的内检检查(在宫缩袭来时,用手伸进阴道检查宫颈情况)时没有恐惧;甚至在进入产程开始规律宫缩时也没有恐惧。
直到40周+2那天晚上,我用了8.5个小时的时间才使宫颈勉强开到一指半,因胎位不正腰部酸痛持续加剧,每隔几分钟腹部都像挨了一记后劲十足的重拳无法动弹,其间还被主治医生拉去手掰宫颈口加速产程时,我开始真正的恐惧了。
对可以选择无痛分娩的产妇来说,宫颈开到2指时就可以打止痛针“重回人间”了。但对我这种别无选择的自然分娩型选手(我所在的公立医院没有无痛针)来说,战斗才刚刚开始。
而我恐惧的点在于:
1. 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在勉强忍受了,但是医生却和你说,你还没触碰到真正阵痛的门。
2. 更要命的是,就算推开了这扇门,我也不知道还要走多久,能不能挨得过。
3. 更更要命的是,这对我来说,是整个人生里唯一一件极其恐怖但却真的无法叫停无路可退的事。
当时,我看我妈妈和婆婆的眼神非常复杂,敬佩心疼中夹杂着不可思议,无法理解她们为什么能和我非常平淡且含糊地诉说如此恐怖的经历。
02
产检一切正常,不代表生产一切顺利
根据我所在的医院产科规定,产妇开到2指后,就要独自进入到分娩区待产,直到和孩子一起被推出来,全程不允许家人陪同。所以大概在晚上8点左右,我在妈妈婆婆的苦口相劝下吃掉一碗土豆炖牛肉盖饭后(记住这个饭名),带着手机、红牛、纸巾、产褥垫等忐忑地进入了产区。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整个孕期产检都很顺利的我,从进入产区后迅速失控。
高压150,胎心170,宫缩指数20,所有可以证明我和孩子一切正常的指标四处横飞,一瞬间所有在岗的妇产科医生都围了过来,然后会诊得出胎儿有宫内窘迫迹象,宫缩乏力,胎位不是很理想等一系列令我血压越来越高的结论。
总结来说就是,所有保证顺产的关键项指标都不健康,但具体原因不明。因为我在过去一个月的几十次胎心监护中,胎心数值一直偏高但曲线正常,无法确定现在的情况对我的孩子来说,只是短暂窘迫还是宫内缺氧;而一般孕妇在此时宫缩指数应该已经飙到80以上了我却还在20徘徊,也不知道是因为之前几天频繁假性宫缩耗光了我的力气,导致产程进展如此缓慢,还是有其他别的原因。
随后,医生在对我清晰说明后进行了人工破水处置,一是为了检查羊水情况(是否浑浊从而引起胎儿窘迫),二是希望通过破水加速产程提振宫缩。
然后,我感觉到身上的布被掀开,有什么东西试图扎破身体里的袋子,随后很多温热的液体流出。医生的话落在头上:
“前部羊水未见浑浊,但是不能保证后端的羊水没有混浊,只是排除了一部分可能;宫缩指数勉强升到了40,但还远远不够,这样下去你明天都生不出来,孩子就憋死了;如果现在上催产素,宫缩可能会慢慢起来,但是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胎儿能不能扛得住。
我可以给你试试,但很可能的结果是上了催产素你继续开指,但是可能在开10指前胎儿坚持不住了,也可能你力气用尽生不出来,我们还是会立刻拉你去剖,这就意味着你可能要承受最强的分娩痛,然后还要挨一刀。按我的意思就是建议你直接剖了,你考虑考虑。”
“你进产房前吃东西了吗?”
“吃了”
“吃的什么?”
“牛肉、土豆、米饭”
“我去……怎么全是不好消化的,这样打麻药会有吸入风险,我要问问麻醉科。”
血的教训:就算决定顺产也不最好不要在进入产程前吃难消化的食物,以防止有突发情况需要打麻药转剖,自己风险大也给医生添麻烦。
“时间紧迫,你想好了吗?你自己能不能决定?还是要问家属?”
03
生孩子前做的最对的事, 就是和老公认真交代“后事”
知乎上有一个讨论女性生育风险的问题,浏览次数94万+,排名第一位的答主是一位医生。
他的老婆在经历剖宫产后,在没有任何高危因素下突发产后大出血,出血量超过3000ml(约为全身总血量的四分之三),差点要切除子宫。身为医生的丈夫,自认在整个孕期对老婆照顾尽心尽力,无有懈怠,发生这样的事后,只能无力感叹:“至少到目前为止,而且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怀孕生孩子,还是要冒风险的!”
很多孕妇为了不影响心情,会回避考虑风险问题。但对我来说,如果摆在面前的已经是一件避无可避的事,那就只有确定自己做好了承受最坏结果的准备,才能够把心态放平。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所有的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了就是100%。
所以,在临近预产期时,我就和先生交代了我所有钱款、社交账户的密码,我们家的保险情况和存单位置。告诉他,如果我和孩子折这了,希望他好好照顾自己和我的父母;如果孩子活下来我走了,3岁之前要多让姥姥姥爷带,以平复他们的丧女之痛……诸如此类。
同时,我还非常认真详细地和他强调了我没有无痛也要坚持顺产的理由——
我认为,孕育对女性来说是一件神秘、惊险又伟大的经历,选择自然分娩虽然要承受万分苦痛,但是会更快恢复,甚至得到一次内分泌洗牌重建的机会,可以看做是对孕育的奖励。
而剖腹产呢,在我看来更像是接受了一场手术。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躲过生产痛,但却会耗损元气,且术后还要经历恐怖的压宫排血,得不到一点好处;除非医生出于安全考虑说必须剖,否则坚决不选择。
和老公强调这些的原因,是希望在我因巨大痛苦想要投降时,他能稳住神,帮我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每个人想法不同,我坚信疼是疼不死人的)。
所有已婚女性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情况危急时你只有一个家属,不是你爸也不是你妈,而是你的丈夫。
没想到,以防万一的万一真的发生了。
虽然已经因为没有无痛针这件事做了9个月的思想准备,但当医生让我做决定的时候,我已经疼到牙齿打颤,仿佛有一列火车正从身上碾过,无论如何也没有勇气说出心里那句:“我想尽量顺,我愿意赌一把。”
于是,我居然真的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把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交给了我的丈夫,希望他能替我说出已经被疼痛淹没的心声。
而后,不知道又有多少列火车从我身上碾过后,医生带着家属意见书来让我签字,上面写着:“上催产素继续产程,1小时内胎心降不到140立即转剖腹产”。就在那一刻,我必须在我丈夫为我做出的决定书上签字时,才真的体会到“夫妻”这两个字的真正意义——那句“我愿意”的意思是:我愿意把命交给你。
后来我妈说,她是从那一刻起才真正认可这个姑爷的。当所有人都在为了孩子考虑的时候,他却心心念念着顺产对媳妇儿的好处和剖腹产对媳妇儿的风险,再三确认过现状还没危急到必须要剖的情况后,做出了对我的未来更好的选择。
万幸,我们赢了这场赌局。上了催产针后没多久,宫缩力度增强,宝宝胎心也很争气地降到安全线,我们娘俩被一根脐带连着,共赴人间地狱。
04
生孩子非常疼,而且疼的非常“不自由”
怀孕的时候我曾在网上搜索“生孩子到底有多疼”,得到许多类比答案——“就像12根肋骨同时断掉那么疼”、“像有一根钢筋在搅动你的内脏”、“像被大铁锤猛砸肚子和腰”……
亲身经历后觉得,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答案和真正的自然分娩痛比起来还是太过苍白。
因为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力和承受力不同,只能说就我个人而言,在上了催产素后,全身的骨头都开始自由活动,所有的脏器开始剧烈震颤,血液在身体里横冲直撞,感觉有人在把我的腰活生生对折,眼球好像随时要爆开。身体里好像有一块巨石,正碾过我的五脏六腑不停下坠。
然后,就在我觉得真的下一秒就要魂飞魄散前,开到十指被移送到产床。这个极致疼痛的过程,持续了约2个小时。
那种摧枯拉朽般逐层递加的痛感,是超越现有人类认知的、惨烈的、完全突破生理极限的痛。就算之前那些类比得当,也要在前面加一个前缀:“每隔3分钟重复一次,持续数个小时”。
更要命的是,在如此惨烈的疼痛袭来时,你是完全无法“自由“承受的。(我的生产背景是北京排名TOP 2的三甲医院,集体待产无单人病房,仅供参考)
首先,因为身上绑着血压检测仪和胎心监护器,你的身体只能朝一个方向,在非常小的角度内转动,基本无法做任何大幅度动作。
其次,阵痛来袭时身体里的“巨石”会不自觉的向下走,你会不受控制地想向下使劲儿最好直接把它“拉”出去解脱。但是这个时候医生会大声呵斥你说:“别往下使劲儿!回头你孩子生出来脑袋被挤成三角形别说我没告诉你!”
所以,整个阵痛过程我都面朝左侧双腿蹬直,两只眼睛死死盯住胎心监护仪上的数字,两只手死死抓住病床顶部的护栏,然后在不由自主往下使劲儿的时候强迫自己憋住并上窜,结果就是差点掰断病床护栏+哐哐撞大床+收获了一个头型圆滑完美如剖宫产出生般的孩子。
05
我知道生孩子就像拉屎, 但没想到真的会拉出屎……
前几天和朋友约饭聊天,被问到对生孩子这件事最没想到且耿耿于怀的事是什么,我答他:“是这个过程非常极其的原始、不体面。”
从进入分娩病区开始,裤子就被脱掉了。医生会在你屁股下面垫一张隔尿垫再在肚子上盖一个白布单,告诉你想尿想拉都就地解决别憋着,羊水破了之后是不能上厕所的。这个时候你可能认为自己活了这么多年,区区几个小时完全忍得住,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一个小时之后自己会疼到大小便完全失禁。
宫口开到十指后,人会转移到真正的产床上。双腿岔开踩住两个脚蹬,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宫缩来袭时像拉屎一样用力,而且,这种用力方式也基本上100%真的会拉出屎。
我不知道自己的具体情况,我只记得当一切结束后,我的女儿在离我不远的婴儿车里啼哭;医生在下方对我的侧切伤口飞针走线。然后,我感受到她将一些组织塞回了我的菊花,是我分娩时用力过猛脱肛而出的直肠。
而且,在生产过后的许多天,这些组织还都经常冲出我的菊花。之前刷微博时看到谢依霖说自己产后犯痔疮只能趴睡,大抵也是生产时用力过猛了。
总之,自然分娩的过程会让人有一种“从一个文明社会的人迅速退化成一只原始社会的哺乳动物”的感觉。无论你看过多少经验贴上过多少产前课,都无法阻止自己的一身教养被极致的疼痛碾碎。那种对自己完全失去掌控的惊恐和抛离感,是比疼痛更令我耿耿于怀的感受。
当时的我,真的非常感谢医院不让家属陪产这个决定。
06
生孩子不会使女性变“完整”,但能使人柔软,更懂生之不易
老一辈劝人结婚生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没生过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女人”。
我时至今日都觉得这句话纯属放屁。
没有谁生下来就是残缺的,即使身有残疾灵魂也完整无暇。抬眼望去,身边那些没当妈的姑娘,哪个不是会玩能干独立优雅。
单就怀孕生子这个长线动作而言,其实和各种极限运动一样,都是一段需要头顶死亡风险才能获得的人生经历。
它真正独一无二且令人敬畏的地方在于,
通过这个过程,你会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得到一个叫“母亲”的名号,你必须保证、发誓、要求自己终生对其负责,再难再苦,无有懈怠;
通过这个过程,你会切身体会到,这世间的每一个人为了来到人世,都要经历怎样的千难万险;每一个平凡但健康的生命,其实都是幸运的偶然。
从此以后,你的生命会多一个软肋,也会拥有一颗柔软的心,看到新闻上说有的小孩子得不到善待甚至被侵犯,会恨得咬牙切齿想除之后快;看到有年轻人轻生厌世自暴自弃,会想拥抱ta告诉ta,能够健健康康地来到人间的你真的很棒,你要记得自己曾经为了生而为人而拼尽全力啊。
我还记得可樂从我身体里滑出时,哭声尖细又凄惨。医生把她举到我跟前确认性别,我用尽全力睁大眼睛凑近她,只想看清楚她是不是好手好脚齐齐全全。
医生说,小丫头把胎便拉羊水里了,所以宫内环境才变得恶劣;她的脐带只有32厘米长(平均值是50厘米),差一点就是个“脐带过短”的危险宝宝了。我想到她之前一直脐带绕颈一周,其实可能相当于其他孩子三周,还满不在乎地带她加班熬夜到处跑,心里很是后怕内疚。
最后我想说:
医生在面对每一位孕妇每一次产检时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因为见惯了风浪意外的他们更懂得敬畏生命。就像纪录片《生门》说的那样:“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平凡但健康的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在做任何决定前,一定不要忘了把爱惜自己放在首位。
就在我生产后,国家就开始全面推进无痛分娩了。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国家的女性生孩子就不用吃这么多苦了,但你仍然需要慎重思考。因为一旦你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创造一个生命,就一定一定要对得起“妈妈”这个称呼,因为是我们选择将他们带到人间。
最后的最后:
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男性同胞可以看见这篇文章,然后能更加理解:我的妻子(或是未来的伴侣)在决定孕育我们共同的爱情结晶时需要多大的勇气,以及需要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才能将那个可爱的小天使带到人间。
然后在她伤口流血的时候、产后抑郁的时候、涨奶发烧的时候、腰酸腿疼落下月子病的时候,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担当,多一些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