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但凡读过大学人都知道,在每一座象牙塔中,必然都会有“Deadline”文化。无论是平时作业、考前复习、还是最后的论文答辩,无一例外都会有一个Deadline。并且,在这个Deadline没有来临之前,我们几乎永远不会着手开始一项工作。Deadline贯穿我们的整个学生时代,即使是到了工作中,也始终是人的心头噩梦。
我们每天被一个又一个地Deadline搞得焦头烂额、痛苦不堪。可是,事实上,当你走过一段路程后,转身回顾,往往能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在不觉中,成长了这么多。
最近有句歌词火得一塌糊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相比于苟且,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觉得所谓的“诗和远方”,来得更圣洁、也更高尚。去看看每一个站在领奖台上的成功者,鲜有人会谈及自己曾经的走投无路,人们总是喜欢把所有的成就,都扣上“梦想”的帽子,甚至是急于为自己的每个行为寻找一个“情怀”的出口。
实际上大可不必这样。
史铁生在他的《我与地坛》中就曾写到,当他问起一位作家朋友当初为什么会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朋友回答道:“为了让我妈高兴”。这是多么真实又有温度、乃至令人动容的理由啊!只有真正的朋友之间才会这样对话。什么梦想还是抱负,统统只是鲜花掌声下的套路。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万幸,生活中还有眼前的苟且。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推着你不断成长的力量,原来大都来自这份被人嫌弃的苟且。
为什么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都要设置Deadline?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的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你自己,是靠不住的。有多少次,你在周五的晚上暗暗庆幸将迎来一个没有杂事纷扰的周末,并在心里计划着要早起、要读书、要健身……结果一晃周末两天就过去了,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只是窝在床上打滚儿。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Deadline,来约束我们自己,确保我们可以按时完成该做的事。
你眼前的一切苟且,无非是生活的一个又一个Deadline而已。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是听到,某个拥有巨大财富的人,在生活中却异常地勤俭。这不是因为他缺那寥寥几笔零钱,而更可能是因为,他曾经“穷”过。他深切地体会过没钱的滋味,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却不能购买,饥肠辘辘却没有果腹之物,亦或是身患急症却出不起基本的医疗费……那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
出于一种人类对苦难原始的抗拒感,他不得不拼尽全力地挣扎着,想方设法爬出贫穷的泥潭。
或许有一天他成功了,这时当记者地镁光灯开始朝他追逐,无数人想要复制他的成功的时候,他没有别的什么词令可以拿出来勉励大家。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而能言人者不足二三。他只能微笑着面对着摄像机镜头,谈论自己的理想,以及生活的诗和远方。
每个人在备战高考时,都会经历一段非人般的努力和清苦的日子。那个时候我们不是整日在脑海里意淫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我们唯一想的事情,只是下次月考怎么能让名次再往前进。仅此。
所以原来苟且还有一个神奇的功效,就是它帮你将宏伟的目标细化,让你的每一步都再紧迫中前行,却又脚踏实地、无比坚实。
九把刀如今已成为非常成功的作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正是为了有钱给母亲治病、为了全家人能够生存下去,他才会那么努力、拼命地写作。而也洽洽那段时光的锤炼,对他将来更大的进步做出了积累和蓄势。当他不得不向其他写作者提出一些建议、介绍一些经验的时候,他只好说:“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谁也不可能逼着你走进生活的泥潭——即使那才真正是他们涅槃重生的阵地。
我们就是这样,靠着苟且的鞭策一路前行。再用“梦想”的说辞,来掩盖所有的苦痛。
所以,相比于梦想而言,我更愿相信苟且的力量。或许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段绚烂美好的诗和远方,但只有真正有力量的人,才能把眼前的苟且,活成漂亮。
(完)
文字 / 兔子先生碎碎念
转载前请务必私信作者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