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做人间惆怅客

作者: 徽色叶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5-14 07:12 被阅读0次

    且做人间惆怅客

              ——阅读手记之《活着》

    一  冲动的理由

    在新华书店里第一眼看到书名《活着》就买了下来。

    这么大一个主题,作者会怎么展开?应该像《平凡的世界》一样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有一群人、一个繁复的故事?既然是“活着”肯定关乎生老病痛、快乐幸福,作者会用什么样的主观感受进行客观呈现?

    我知道,这一定是一个和《平凡的世界》不一样的故事,那么,不一样在哪里?我很好奇。这是冲动之一。

    看到作者的照片,不禁哑然失笑,比起莫言的土气,余华倒是多了几分痞气。早些年翻《丰乳肥臀》、《蛙》觉得无论是文革还是改革开放,在莫言的眼里只剩下阴暗和糟粕?后来才惊觉,把一个时代的伤疤给揭开不仅是作家的勇气,也是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所在。透过残酷的现实,用文字反思,走出一条正确的路。

    那么余华呢?《活着》呢?是否也要直面现实,用悲惨的人生故事来警醒人们,好好活着进而感动于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此为冲动之二。

    每天都活着,无论辛苦劳作,还是轻松愉悦。日子一天天过去,一晃而过,晃的甚至忘记自己在活着。生活的悲乐喜忧,仿佛与自己无干。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来自哪里?将去往何处?这千古谜团人生要义,余华会以怎样的笔触扣问读者的心灵?哲学和文学将以怎样的方式在此书中合力为读者解疑?此为冲动之三。

    二 行走于文字间

    没有《平凡的世界》那精密的故事编织,也没有《蛙》中血淋淋的场景展示。《活着》以一位局外人的旁观,在不经意间将主人公福贵引到我们眼前。福贵一出场立刻反客为主,在炙热的阳光下、在清凉的树荫里、在煎熬的时光中,以第一人称开始了关于“活着”的叙述。

    从解放战争起,六十年弹指一挥间,蝼蚁一样的个人,身在其中,该是多么的绝望!可是福贵很淡定,或者说余华很淡定。没有社会环境的烘托,没有复杂的心理描写,六十年的时光就在老福贵耕田的间隙里闲聊而过。六十年的苦难悲喜就在“活着”这两个简单的字里安然立着。

    关于封建社会的没落全文只有两句话,通过福贵的口说出来:“私塾先生对我爹说,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另一句:“再说我爹年轻时也和我一样,祖上有200多亩地,到他手上一折腾,就剩下100多亩了。”

    关于解放战争,当时的战争很大,带给人的伤痛无以弥补。文中的战争很小,小到你明明觉得痛彻心扉,却欲哭无泪:“听着躺在坑道外面几千没死的伤号,呜呜的声音像是在哭,又像是在笑,那是疼得受不了的声音,我这辈子就再没听到过这么怕人的声音了。”那时,人们的愿望就是借着老兵口里的那句——老子死了也要活着。

    关于大跃进以及其后地狱般的光景中,尽管福贵心平气和,尽管余华惜墨如金,可是福贵的妻、儿、女、婿、孙一个个地死去。我们读着那简洁的文字却透不过半口气。

    医院,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在这里成了死亡的墓地。福贵的儿子有庆献血过量死去;女儿凤霞生产大出血死去。当福贵听说女婿二喜快不行了要送医院,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去,医院会死人。余华的冷静和福贵的绝望,让我们的心也跟着死在了医院。此时,不管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个人命运的悲惨,活着似乎失去了任何意义。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福贵,他是吗?余华将如何让福贵在我们的窒息感中继续活着?哲学启发我们思考:我从何处来、去往何处?而在这本书里,什么哲学、文学,此时活着就是活着!那种比“老子死了还要活着”更加纯粹、更加强烈,也更加震撼的东西突然之间惊醒了我。我和余华一起退出故事一旁站立,冷冷地看着福贵,看他如何继续活着。

    福贵会活成什么样?从他的父母到他的孙儿,所有的亲人都相继死去。活着,于福贵而言是什么感受?余华让福贵自己说出来:“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

    默默旁观着福贵从战场上历经劫难回家时的欣喜、妻子抱着儿子从娘家返回时的感动、儿子跑步夺冠时的骄傲甚至妻子回光返照时他的释然……人生有大悲苦,却也充满小确幸。

    三诗与远方

    早早起床,在曦微的晨光里,慢慢品读《活着》。读完,无意中把目光投向卧室,亲爱的小孩躺在床上,呼吸均匀,面带微笑。

    轻手轻脚走出房间,洗漱一番,准备去买菜给他做顿饭。雨,不知什么时候下起来,哗哗啦啦。

    穿上红雨鞋,撑起伞出发。上班族因为赶时间行色匆匆,他们掩饰不住内心的焦躁和烦扰。红绿灯口,车辆行人挤在一处。争吵声、鸣笛声和雨声混响一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一方面在现实里不安烦躁,一方面在心灵中想象着诗与远方,以此慰籍自己。诗有多诗意?远方又有多远?雨鞋踩在水中溅起的水花,仿佛是跳跃的诗行;雨滴打在伞上啪啪作响,也仿若是一首赞歌。

    忙碌之后,清淡的饭菜,孩子的笑脸,不正是生活要抵达的远方吗?活着,人们都向往某种大富大贵;活着,经历了所有的苦难悲伤后心底的平和坚定才是至福至贵。

    读一本好书,感人生至理:且做人间惆怅客,知君安康足平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且做人间惆怅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xu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