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秦楼月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3-30 06:41 被阅读0次
夜读:秦楼月1

每一次读到靖康之变,就想起童年时代那个炎炎夏日里,跟大人混在茶馆里听老秀才讲《岳飞传》,开篇即讲大鹏金翅鸟跟臭屁虫之间的恩怨,让我对岳鹏举和秦桧的感情如此的爱憎分明。今夜,灯下品读向子諲的《秦楼月•芳菲歇》:暮春时节,芳菲飘落,登高遥望故国,内心悲伤痛切。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龙节又快到了,追昔抚今,眼中泪水流尽,像杜鹃鸟那样啼出鲜血来。在一片凄厉的子规声外,是故国破败的河山。

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这首词从内容上推断,当作于靖康之变(1126-1127)后的一个暮春,当时徽钦二宗被金人掳走,中原沦丧于金人之手,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宗。词人满怀着悲哀与愤恨,写下了这首词,抒发家亡国破之沉痛。

全词行文情景交融,格调苍凉,以真情和血泪将家国之痛抒写得自然、深沉,最后用悲凉的景语作结,情景交融而又一波三折地抒发了词人对故居的怀念,对中原沦丧的痛心和对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不满。从结构分上下两阕,词意可分三层:

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似实而虚。因为词人并非吟咏节序,抒发一般的伤春伤别情怀,所以下面不再展开对景色的描绘。当此春末夏初时节,萦绕词人心间的是什么呢?是“故园目断伤心切”。

这句中“故园”可作家乡解,但向子諲家江西临江,并未沦落于金人之手,这里显然是指失去的国土。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不可见,对于一个胸怀爱国之情的南渡词人来说,怎能不悲伤痛苦呢?这一句,是词人内心感情的直捷表露。但如果任凭感情的驱使,沿此思路写下去,就未免有一泻无余之病了。

词是吟咏性惰的,但最好是诉诸具体的事物。至此,词人笔锋一转,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写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词人眼中所见,唯有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这一景象,既是“故园目断”含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

所以,读至此,读者简直分不清词人是写景呢,还是抒情。景与情合,情以景生,情景交融,“悲喜亦于物显”(王夫之语),正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的妙处。

相关文章

  • 秦楼月

    秦楼月 作者:妙月 泼茶香,一蓑青烟梦周庄。梦周庄,渔歌晚唱,对影夕阳。桨声应邀水中央,画船一曲月光寒。月光寒,灯...

  • 《秦楼月》

    雪飞飏,冬月翘首新年望。新年望,几度乡愁,几度情伤。 闭目犹闻腊米香,年年欲归归期茫。归期茫,何年衣锦,何年返乡?!

  • 秦楼月

    思未觉,隔帘静听西风恶。 西风恶,几丝竹响,几番交错。 漏音断续惊寒鹊,素蟾垂影清如昨。 清如昨,倚楹对看,一庭萧索。

  • 秦楼月

    秦楼月 照离千年伤离别 伤离别 马蹄声脆 短笛声歇 破晓彤云亦重叠 夜露晨霜草沾贴 草沾贴 梧桐庭院 叶落空阶

  • 秦楼月

    关山雪,怒吞千里朔风恶。朔风恶,白烟肆虐,漫天凄切。 丝丝两鬓复伤别,塞上悲笳逐苍野。逐苍野,秦传汉歌,断阳残碣。

  • 秦楼月

    江畔钟鼎万古休, 伤心秦楼千载游。 此心望穿九州水, 羁旅有恨故国秋。 杯盏诗醉一壶酒, 寂寥山水半卷书。 风中乌...

  • 秦楼月

    雨声歇。隔帘何处听幽咽。听幽咽。 远寒微吐,青檐催月。 云阶疏影阑前结。一怀心事同谁说?同谁说。 此时风物,当时曾别。

  • 秦楼月

    [宋代] 向子諲 (现代) 越州薇茉 虫声切。 歌声悠。 柔肠欲断伤离别。伤情难恨断春秋。 伤离别...

  • 10.

    忆秦娥 唐 ·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

  • 忆秦娥·箫声咽

    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秦楼月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af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