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作者: 小石头夫斯基 | 来源:发表于2020-01-28 12:42 被阅读0次

    偶有一天朋友给我发了张他读书照片,随口问了他最近在读啥书,于是他便推荐了正在读的书~~《局外人》,他推荐本书的方式简单又粗暴,“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这个推荐理由让我惊讶,但更多的是好奇,于是便将它加入假期读书清单。

    在读此书前还和身边读过它的朋友讨论过,朋友不建议我去读这种存在主义的书,他说自己被这种存在主义的思想支配了四年,怕我被影响,也是性格使然,你越是不让我做的事,我却偏要尝试一下,再说,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那本书能够支配我的思想,影响我的生活,它们只不过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而已。于是当晚便在网了下了单。

    书还没到时,读了另外一个朋友推荐的冯唐的《女神一号》,他说,跟《局外人》相比,更建议我去读冯唐的书,这是我读的第二本冯唐的书吧,第一本是《天下卵》,老实说,冯唐的书读起来让我有点吃力,思维的跳跃性有点大,一下子真的适应不了。冯唐用《女神一号》直面情感和欲望这个千古难题。他说“尽管无数人写了无数小说,关于爱情、婚姻、婚变,但是似乎这些表象之上和之下,还是有大坨的人性没被挖掘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本《女神一号》。

    我想每位作家在创作前肯定有自己的创作动机,那么《局外人》这本书的写作动机是什么呢?是受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还是作者本身的性格造就的,我无从而知。但在序言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把默尔索这样一种性格的人物置于作品的中心让他感受与承受双重的精神暴力,正说明了作者对现代政法机制的精神暴力的严重关注”。我想加缪他可能更多的是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吧,他把关注的眼光投向超出肉体与生理痛苦之外的精神人格痛苦,他让默尔索这样一个人物成为作品中的感受着与承受者,同时,也能体现出加缪对现代人权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人权的深情关怀。

    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默尔索生性冷淡,对任何事情毫不关心,甚至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跟情人去看喜剧电影,在葬礼上抽烟,喝咖啡,没有一滴眼泪,跟朋友去海边度假,为了帮朋友而失手杀人的故事,故事很单调,但寓意颇为深刻,不去认真的解读,没法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跟写本书的意义。第一遍我确实没怎么理解本书所蕴含的主题,只是单纯的读懂了故事情节,所以在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后又读了一遍。

    这次读完后,更加坚定了我“真实生活”的人生信念。反思以往,我们总是戴着身份的面具、穿着道德的盔甲,认真而投入的扮演着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内心欲望无止境地追求着虚妄的利益和虚无的认同,在迷失自我中走向死亡。在这个荒诞的世界、荒诞的人生中,唯有自我的真实、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真正的意义。

    小说前半部分写了默尔索的生活跟自我独白。后半部分写了在牢狱中跟法官的对抗,他诚恳的认罪,却被说是蓄意杀人,从社会规则压身的那刻起,他的求生欲彻底毁灭了。他坚守了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自己的信仰。而那些审判官在没了解清楚默尔索的生活后强加给他一些罪证,让他放弃了反抗,宁愿走向灭亡,也不愿妥协。

    “局外人”是在司法判决过程中被排除在外的被告。在判决中,没有人仔细听被告的发言,由代表律师以及审判长站在社会的种种框架内对被告进行所谓理所当然的宣判。所有不符合社会常规的行为如母亲葬礼上没落泪,不相信上帝,都成为了默尔索的罪状,最后被判处死刑。这是一场现代司法体制对人类精神的谋杀。

    《局外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微妙,有点荒诞但亦有赞赏之处,不喜欢默尔索的很多行为言语,却又觉得自己有时就是他的一个缩影。“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的真实而不虚伪,就必须坚守下去,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加缪这一论点触及我内心深处,可能是这种微妙感最好的解释吧。默尔索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网络舆论,好像大多数的人更多的不是在关注这个事件的本身,而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你,去道德绑架你,最后道德这位“刺客”从草丛中一跃而出,将主人翁一刀毙命。正如《呵旁观者文》中所说:“天下最可恶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比起真相,这些起哄的人更愿意相信听说的、更丑陋、更热闹的。

    这个世界从来都只有三种真相:真相、别人口中的真相、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人生的高度,我想不是你明白了多少道理,而是你守住了多少底线。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要融入社会也意味着要接受生活中的种种规则。但每个人又都是不同的个体,来着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经历,每个生命都复杂多样,这也是这个世界的迷人之处。有一种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善良,就是不随意评判,不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于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局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gp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