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对曰:“臣无所见。”公反,诶诒(xīyí)为病,数日不出。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滀(chù)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灶有髻(jié)。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lóng)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yì)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shēn),山有夔(kuí),野有彷徨,泽有委蛇(wēiyí)。”
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ɡǔ),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冁(chǎn)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纪渻(shěnɡ)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㤭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孔子观于吕梁,县(xuán)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yuán)鼍(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p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qí脐)俱入,与汨(ɡǔ)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十行采集:
1.委蛇的故事以管仲辅佐的齐桓公见到了鬼恐惧生病为例,说明心神宁静释然才是养神的基础。
2.郁结着的气不上通又不下达,郁结内心而不离散,就会生病。
3.世界上本没有鬼,都是人的心理作用而已,庄子的哲学也不信鬼。齐桓公所见之鬼,只是他内心忧恐的投影。可见人心之忧恐,才是人生之大病。而忧恐则根源于有己有私,故无私则无忧,无忧则无鬼,无鬼则无畏,无畏则能勇猛前行。
4.在当时委蛇是一种鬼的名字,见鬼的事自然只是敷衍而已,所以是“虚与委蛇”。
5.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它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
6.急功近利是不可以的,要沉心静气、循序渐进,方能成就大器。
7.人只有超越“有待”,才能有外忘于现实的期待和羁绊的“无待”,遨游于无限的自由天地之中,优游自在,无牵无挂,一任自然。
8.吕梁丈人之所以能急流中畅游无碍,是因为自己与水已浑为一体,水已成为自己“故——习惯”“性——本性”“命——生命”的一部分,达到了与天为一、与自然浑然一体、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一行精华:
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触动,反思,改变:
1.生理上的疾病,都有心理上的原因。因此《达生》篇提倡先养神再养生。如果能修炼出浩然正气,则鬼神都不敢近啊。
2.“呆若木鸡”这个成语被误用至今,真的是可惜了。其实这是大智若愚、大巧不工的典型,也充分体现道家相反相成的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