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秦时明月汉时关”,请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名,创作一篇散文,抒情、叙事等均可,字数800以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说起秦时明月汉时关,人们一般会联想到戍边将士,自然联想到飞将军李广,因为诗的高潮本来就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然而每次读到这句诗,我第一感觉想到的却是光阴荏苒、物是人非。
人生百年,相较历史长河,不过一粒沙子;人类千年,相较地球年龄,连一粒沙子也算不上;而地球亿万年,相较宇宙时空,也不过沧海一粟。时间是什么?时间在说话时已经溜走、写字时已经逃脱,甚至抬眼的一瞬间就倏忽不见,但是它却会明明白白写在脸上、刻在心上。唐诗说“荏苒成古今”,宋词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时间是一直陪伴着你、你却永远琢磨不透的物件。
君不见秦时明月照,秦人早作古;汉时雄关在,将军已成灰。李白感叹“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固然经典无二,却远不如伟人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然而,经典也罢,豪迈也罢,都不过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读这句诗,第二个感觉就是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李广从来没有打过胜仗、名气却响彻历史上空?与同时代的常胜将军卫青相比,我认为他的确有点名不符实。
翻来诗词历史,仅是吟咏李广的著名诗句,大凡中国人都能随口背出一两句,比如本文题目这首诗。
王维的老将行,更是让人为老将能征善战而终被弃动容不已,据说也是暗射李广。“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王维觉得李广未没打过胜仗,不是因为老将水平不行,那是命运不公,“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更为他老而被弃鸣不平,“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高适也高度赞扬李广爱兵如子,“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为什么,李广赢得后世的广泛歌颂?难道仅仅因为李广勇武,被俘后飞身夺马而逃、回首张弓射箭的英雄气概?还是因为他戎马一生终未封侯的悲剧命运?
我想大概有几个原因吧。
首先是出身。中国社会历来重视出身,以骑奴身份而封侯的卫青,很是不入那些所谓社会名流的法眼。而出身名门的李广,反而混的不如一个奴隶,所以那些诗人便把所有的同情心给予李广。
其次是性情。就性情而言,李广是张扬执拗的,与卫青是温和谦逊形成鲜明的对比。张扬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李广,附合多数文人墨客对英雄的幻想。相反谦逊甚至有点窝囊的卫青却很少能得到他们的青睐。
还有重要的一点,李广的确是个人能力极其突出,卢纶在塞下曲里说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李广臂力惊人、箭无虚发,特别是飞将军的事迹(虽然说起来不怎么光彩,到底是被人俘虏了)更展现李广超强的军人素质,这正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着墨点。
几多雄关成风景,千古明月照我行。
龙城飞将今何在?阴山尽吹中国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