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空白屏幕。
一个平面演变成世界。
插在花瓶中的水竹,我给它换水的时候,在根部已经长满了许多盘根交错的根须。
在水中,我用肉眼看不见其中蕴含的养分,我只能看见一个光秃秃的水竹的底端插在水中。
过了一长段时间后,这光秃秃的水竹已经长满了根须。
这是生长的魔力,仿佛又是自然艺术。
在生活空间里,存在许多潜移默化的演变,在肉眼的角度,不能全部观察到。
人的目光,总会被各种关键点所吸引。
就像人的品味不一样,但是吸引人的视觉动态却是一个技巧。
在电影史的进程中,以前的默片时代,每一个画面转换的速度很慢。
到了有声时代,画面的速度加快,剪辑速度也加快。
到了当代,画面和剪辑速度更快了,一切速度的转换都将人的眼球锁在了视觉中心。
在快速之中,我会试图去寻找宁静。
可是习惯了速度,还能回到匀速,回到平静吗?
当我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看着混乱人群,人、车、灯光、声音交织一团的环境,心在宁静之中就仿佛在一个隔着镜面的幻境水箱之中。
不可否定的是,速度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且一直在演变之中。
在当下的人文环境主流呼声之中。
总会听到关于慢生活,慢下来的话语。
快了,想要慢,慢了又想要快。
人的心里总是寻找着这种平衡的运动感。
而如何在快之中找到慢的方法,是一个可行也可以探讨的地方。
在各国文化背景之中都有着关于动静对人的修持的方法。
在中国道家文化之中就有关于静坐,在禅宗中也有禅定,而在印度的瑜伽里也有关于脉轮修行的方法。
无论是在何种地域空间里,这些理论方法都是旨在传递出一种生命修行的信息。
但是,在生命这个鸿大的词语面前,有严肃的事情。
人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有生活,可能才会考虑生命这回事情,而最终都归于生死的话题。
但古往今来的很多先哲能人都在表达一种合一的理念,既是生存、生活、生命、生死之间不存在冲突。
生而为人,在生存的环境里面临着困难或者喜悦,直接会影响着生活状态。
生活状态也决定着生命的质量,生命质量关乎生死。
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秩序。
秩序在无形之中关联着人与空间的关系。
而秩序之外存在着无序。
就仿佛如同是动与静。
动与静,联系在现实中可以用一个很时髦的词语:匠心。
快速消费、快速制造的时代对比在一件事情、一个事物上花费过大时间和精力是明显的。
什么事情和为了什么值得花费莫大时间、精力?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比如买一个菜,都值得试用。
有序和专注思虑,也可以是匠心的一种表现。
当体内的平衡之气逐渐成了身体的一部分,一个人在世界上的修行才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