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千古一帝。
都说秦始皇是暴君,秦始皇果真暴虐无比?
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压榨百姓,不留余地,秦法严苛,动不动就连坐。让百姓修长城,修阿房,农事荒废……
那么,这个横扫六合,连功臣都舍不得杀的皇帝,是否真的像传说的那样呢?我有一些疑惑,因为我在各个地方看到的都不尽相同,所以我就把大概几种我觉得可信度较高的说法罗列一下,让大家看一下另一面不太为人知的秦朝,始皇。
首先始皇并非特别残暴不仁,他从来没有杀过忠臣,对于把自己气的不行的的扶苏也是让其去边关历练。
为什么开国皇帝喜欢杀厉害的臣子?因为,他在位的时候能压得住这些臣子,自己的儿子不一定压得住。要是这些人叛乱,对于王朝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秦始皇没有。不论是仁慈,或者不忍心,他斗没有杀。他可能觉得他们不会做对不起自己的事。但是赵高李斯怕自己的权利和荣华富贵不保,竟然联合杀害了公子扶苏。对于功臣来说,他可能不是天下人的好国主,但一定是个好皇帝。
对扶苏来说,他是个好父亲。平时怎么的我不知道,虽然儒家快把扶苏教歪了,但是秦始皇还是没有放弃他,派去边关历练。一,是想杀一杀扶苏身上的儒家作风,二,是给扶苏兵权。三,是想让扶苏成长。就算自己有什么事,扶苏带着蒙恬不顾一切杀回去,皇帝位自然有大概率还是扶苏的。
扶苏没杀回去,可能有很多原因,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秦法,还有扶苏不够狠。或者扶苏太相信秦朝不敢有人假传诏书了。秦法对于这种情况是有限制的,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能调兵。明眼人一想就能明白。扶苏要是发狠,以他的身份,加上一些手腕,让一个他待了这么久的归心大军杀回去不是不可能的的事。
其次,焚书坑儒。焚书也有坑儒也有,根本没有那么严重,仔细想来也是情有可原。焚书并不是烧了全部的书,一个不留。秦始皇烧的大多数都是六国的历史,以及一些对自己不太友好的书,以此有利于秦朝统治。对于农业方面和文化方面基本是没有碰的。而且烧掉的书都有收集了一份,不会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真正烧了它们的是项羽那货。而且阿房宫就没建起来。只打了个地基。坑儒我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没有那么严重。
第三,就是修长城了。大家都知道传言修长城多惨,这些我就不说了。先说个被误会的故事吧。孟姜女哭长城。假的。最早见于《左传》,齐国将领杞梁战死,齐侯在临淄城郊外偶遇其妻子的时候告诉他这个消息并向她吊唁。由于当时流行的音乐风气,又加了哀哭一段,在《檀弓》之中,给杞梁的妻子因为丈夫去世而痛哭,“其妻迎行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西汉末年刘向在他的烈女转中加入了这个故事并且由于找不到依靠,“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切,过往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被他们夫妻的真切情谊感动。几天之后,“城为之崩”,妻子也因之身死。后世唐代就变成了秦朝人,名字也出现了,是孟姜女。后来人不断增添,孟姜女哭长城便成了中国古代四大爱情神话传说之一。简单说一下,在秦朝犯法要罚钱的时候,没钱可以去修长城,一天8钱或者6钱,而且每家每户都可以派个劳动力去修长城,不仅管吃住,还发统一工作服。《秦律·司空》规定,给官府服徭役,首先是管饭的,男的每天给三分之一斗粮食,女的给四分之一斗,现在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秦代一石是109公斤,一石等于十斗,也就是一斗二十一斤八两,而另一种说法是一石30.75公斤,一石等于两斗,也就是一斗三十多斤。而且吃不完还是可以带回去的。而且修的长城也不是像现在这样长,就是把一些地方的长城缝缝补补连起来了。
最后,律法。其实秦朝的律法并不是很严苛,相反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其中第一个见义勇为奖就是秦朝设立的。这个我知之甚少,各处说法也不尽相同。只能说,不可能有平常说的那么严重,不然为什么商鞅变法后没有民众反了。
最后说一下秦朝的灭亡吧。都是胡亥赵高那些人乱搞。胡亥上位杀了很多有能力的人,杀的就剩个章邯,支援的援兵王离带的还不完全是百战秦师,有好多民兵,农民什么的,边疆为了镇守,还有百越镇守,真正厉害的军马就没有来得及或者没有调回去。跟纣王一样。不然咋说被秦朝压在地上打的北方少数民族竟然把汉朝按在地上摩擦?
真是是非成败转头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