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开始被看成药材,后发展成饮料,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遍及全世界。唐代开始禅师们用茶助力修行品饮,从此,茶又被推到同等禅的境界。
然而,茶道养生却存在三大功效(生津止渴、养生保健、醒脑助修)和四大误区(茶解百病、茶皆养生、茶养众身、茶可畅饮)。
一、三大功效
生津止渴、养生保健、醒脑助修
1、生津止渴
几杯上好的香茗下肚方可满身轻盈、津液满堂了,唾液在养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代医家曾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古代养生家众多实践都证明了,唾液养生确实有很好的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等效果。
以舌搅唇叩齿吞津养生的历代名家数不胜数,如西汉道人蒯京、唐代名医孙思邈、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明代名医王蔡等。我国599个帝王中,寿命最长的乾隆皇帝年活了89岁,其养身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
依据美国乔治亚大学研究结果显示,唾液有很强的防癌效果,也是天然的抗癌剂。会致癌的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若与唾液接触三十秒后即会稀释抑制。
现代医学也表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和十多种酶和近十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以及有机酸和激素。唾液中还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刺激人体的造血机能,延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唾液中还有一种过氧化物酶,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唾液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及润肌减肥等多项功能。
2、养生保健
被誉为东方医药宝典的《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茶的功效
在我国西部高原,以肉食为主的牧民同胞们早有“一日无则滞,三日不饮则病”的传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科技手段发现茶中含有600余种化学成分,并对其主要成分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可溶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进行反复试验,更加明确了茶汤中所含物质的养生功效。
现代科技证实,茶叶具备以下功效。
3、醒脑助修
品茶还有修身养性、醒脑助修的特殊功效。自唐代僧人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卢仝的《七碗茶》诗、赵州禅师的《吃茶去》,还有至今被日本茶道所推崇的源出于南石门夹山寺“夹山和尚”善会,而成于著名大师圆悟克勤的“禅茶一味”。
佛教在茶中融进清净思想,希望通过饮茶把人与山水、天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体会到美好的韵律,使精神开释,在饮茶中得到身心寂静、法喜充满。
二、四大误区
茶解百病、茶皆养生、茶养众身、茶可畅饮
1、茶解百病
传说中茶治百病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这一点在《本草纲目中》早有明确记载:
2、茶养众身
茶再好也不是谁都可以品饮的,那么哪些人不适宜喝茶呢?
现代医学表明,缺铁性贫血者、神经衰弱者、动性胃溃疡患者、泌尿系结石者、肝功能不良者、哺乳期妇女、心脏病者、孕妇、醉酒者均不宜饮用浓茶。
3、茶皆养生
所有的茶都可以达到养生功效,这种理念是不正确的。市场中农残超标、湿藏霉变、过期变质、低档伪劣等茶叶不适合品饮的,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
4、茶可畅饮
选择适当的品茶时间是很有必要的,空腹切勿饮茶。空腹或过量饮茶会出现以下症状:
心跳加快、头晕等轻微症状,严重着会出现心慌闷、呼吸急促等情况。出现此等现象时候切勿紧张,只要及时食用些糖果、茶点来补充碳水化合物就会很快的好转过来。
建议餐后30—60分钟品饮,成人6—12克/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