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择
从小我们被教导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却总是在自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时候被狠狠地批评。上学时思想政治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做人不应该从众,却总是让我们那些表面上很乖的学生学习。很多人在交往时表面充满仁义道德,却在暗地里心机算尽。这这样表里不一的环境下活着的人们,想要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实在太难。在自己21岁生日那天夜里,在另一半的陪伴下,我闭上眼睛默默许下了一个生日愿望,亦或许是未来一年的人生目标。
9月份开学以来,我们寝室间在不知不觉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氛围。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做得不好,总是语重心长地给对方说哪里哪里做得不对。却总是忽略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做不了这个基本事实。久而久之,讨论话题更多是评头论足,寝室氛围一度恶化。国庆节几乎不回家的我们纷纷回了家。
在家这几天我没有太多事情处理,时间几乎都是在和母亲洗准备拿去批发的蔬菜中花费的。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中午,一个邻居路过,看见门口的蔬菜便问母亲既然现在收的蔬菜人少价钱便宜,为什么我家还要费神耗力的弄呢?母亲笑着回答:“既然人家已经订了,便宜点还是要送去呀。”那人似有些沮丧地说:“你家菜有人收还好,我家菜都没人要。”那人走后,我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他家菜没人要,我们家的却有人要呢?是因为我们家的要洗的干净些吗?”母亲一边洗菜一边告诉我:“洗的干净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家在市场好的时候总是喜欢挑选价钱高的买家,而我们家一直都是主要和一家合作,因此尽管现在市场不好,别人家也在收我们家的蔬菜。”这件事对我有了很大的启发,做事如此,做人不也应当如此吗?
国庆回来,我们开始主动打扫起了寝室卫生,而不是今天谁谁值日或者谁谁去扫一下地之类的。我们衣食住行的环境的变化也使得我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计算机二级虽然没有获得优秀的成绩,却也得了良好。生活环境,对我们的思想行为的影响确实不小。
前段时间,《我不是药神》票房大卖。让我影响深刻的是主人公对卖假药的选择。起初他是为了为父亲筹集巨额手术费不得不铤而走险。后来自己衣食无忧还是选择亏了本的卖假药,我想他是为了自己的道德和良知。人与动物的区别不正是人做事不仅有物质追求,更重要的是有精神追求吗?
可是,很多人一心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却忽略了作为人最重要的精神满足,甚至不幸沦为金钱的奴隶,物质的阉人。
在这个年龄,我也不断地在问自己,我说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家财万贯,还是平平淡淡?在过生日的前一个周末,带着另一半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尽管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生活费,内心却觉得十分舒畅。这次旅行,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另一道大门似乎打开了一般。在回来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随意浏览朋友圈,看公众号,我看到对我来说一句意义深刻的话:“从商也是做人。”我们追求物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更应该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人格的完善,人品的升华。
看完《我不是药神》,我们寝室就在讨论为什么如此和平的年代,人性却如此没有原则?是环境影响了这个时代的人,还是这个时代的人创造了这样一个环境?现在“道德”两个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我觉得这是好事。一个人拥有道德才才会跟从内心做出对的事情,自己做的事情才会获得同样道德的人的尊重和理解并报以相应的回复。而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最终往往得不偿失。
今天我翻开了从高二买来就一直陪在我身边却不曾看过的《中庸》,一口气看到熄灯,室友提醒才知道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一位教写作的老师说过:“通往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通往罗马的捷径只有一条。” 对人生的追求有千千万万种,但是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只有一条。追求理想,完善道德,让自己做一个有思想有原则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