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作者: 爱读书的蔷薇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01:28 被阅读0次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情景交融有三种类型,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形象;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表诚挚之情,其二是状飞动之趣,其三是传万物之灵趣。

    首先,情景交融是其表现特征。《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曾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与景融合浑然一体。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文艺理论,以情景交融构成的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一切景语皆情语。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关于这两句,后人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清末著名学者,诗论家俞陛云曾说:“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絮浮水,似粘非著。”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寓情于景,但是却不露痕迹。看似无“我”,实有“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语双关,借景抒情:表面上词人是在写湖面本来平静无波,一阵春风吹来,湖面立刻波纹荡漾,变得不平静起来;实际上,词中女主人公此时的心情也是极不平静的。在这样美丽的春色里,丈夫不在身边,留她一人独守家中,她的心中自然也是心绪难平,起伏不定。“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一句采用倒装句式,写出了词中女主人公百无聊赖的情态。“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仅承上句,也是在写女子落寞无聊的情态。总观整首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写景为主,点名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等;下片写情为主,表明主人公忧愁的原因。在词的句首两句,作者借一池春水的突然泛波来暗喻女子的心绪不宁,把“我”置于景中,物“我”两忘是神来之笔!这首词也有怨,但这种怨是暧昧不明的,说不清诉不尽,柔柔的,缓缓的,淡淡的,充满了情致。还有曹丕的《善哉行》,曹丕假借大自然中的一只“离鸟”把自己的感情和大自然的景物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他的厉害之处是把自己的哀伤融会到千古以来所有的人都感到孤独寂寞都追求向往美好这样一个主题中去了。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鹊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余认为既然是“我”来写“境”,则“境”中必有“我”。同样的画面,不同的人写出来会有不同的“境”,正是因为是不同的“我”写出来的。清淡亦是一种情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景交融,讲究的是以情为主,以景为从。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切勿泥定即景承物之说,为题字所误,认真作向外面去。”

    最后,是虚实相生,韵味无穷。虚实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与实的统一,所以虚实结合便成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何谓虚、实?一般而言,所谓实,是指现实,真实、实事、具体的有形的人和物;而虚则是指想象,虚构,抽象的概念,无形的情思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由实入虚,把景物与心胸连为一体,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与气度的远大,这首诗从实处着笔,凭虚传神。最值得一说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篇一开头便大笔泼墨,气势不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读者面前立刻出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神奇画卷,苍茫的大海,一下子银光普照,流光万里,熠熠生辉。春、江、月、夜属于实写;“连海平”则属于想象,带有虚意,景象因这一虚笔而显得更加大气磅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随波”、“春江月明”实写月照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色,但“千万里”、“何处……无”则带有虚意。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表现江流的绵长以及月照范围之广。这两句实中寓虚。“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前句实写江流曲曲折折绕着开遍鲜花的洲渚流淌,后句则采用比喻,虚中有实。作者所写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都是自然界的真实存在,但经过诗人的妙笔点染,似乎都幻化为仙境中的景色了,迷离惝恍,幽洁朦胧。这八句写景,诗人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境界空灵、色调淡雅的神奇图卷,足以唤起人们对这一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幅画本身也含有一种象征的虚意。它象征着初盛唐士子纯净明朗的性情以及他们对理想浪漫境界的探求和追寻。这八句以实写为主,带有虚意,实中藏虚,亦真亦幻,美丽至极。文如其名,纵观整首诗,就像作者的名字一样,若虚若实,耐人品味。作者因为灵活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中生虚,虚中含实。虚虚实实,相互映带补充,相得益彰,意趣无穷。诗境因此而显得更加悠远迷离,含蕴丰富,诗人也因此而获得了千古不朽的名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xg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