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去的第二年清明,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妈妈挺着大肚子去扫墓,对着墓碑上外婆的黑白照片默默地想:“你让肚子里这个快出来吧,预产期都过了好几天了。”然后过了两天,我真出来了。
外婆去世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小时候,对外婆的印象只有儿歌里的这句启蒙。然后,偶尔在妈妈忍不住大嗓门发脾气、在外公笑着感慨:“和你妈妈一样的急脾气。”的话语声中,在外婆留给妈妈的唯一一张蓝绸底、白花衬衫的照片里,大概描绘出外婆生活中的模样。
剩下的那处可以看到外婆相貌的地方:墓碑上。
外婆在的露天公墓区遍植松、柏,四季常青,每逢大年初一和清明,妈妈总是买上一堆往生钱和纸金币,拉上我和爸爸一同去祭拜:地上画一个圈,在一张三指见方的红纸上写上外婆的名字、把纸钱烧在圈里,而后烧上一炷香,点燃鞭炮。待鞭炮燃尽,几人面朝外婆照片、虔诚地作几个九十度的揖,许几个愿。爸爸说,打从外婆去世,妈妈祭拜时必须加上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一切顺利云云。
大概因为外婆是猝死。外婆走的那年不到60岁,恰好是妈妈结婚的第2年,平日里身体硬朗得很,却在一个夜晚突发脑溢血,送去医院时已无力回天。
外婆去后,妈妈身边就剩下几个长辈和大男人:外公和奶奶是需要照顾的;爸爸是需要体贴的;舅舅的小家远在千里之外。自己都没活明白的新媳妇,转眼间要照顾一家人。
准备餐点时的起早贪黑、外公生病时的手忙脚乱,记忆里她的笨拙,不过因为当年还不熟练。
妈妈有次说漏嘴,聊起外婆去世的头两年,遇到烦心事,她总会偷摸跑去外婆的坟前,边流泪边说话,说完好受点儿了,就抹把泪再回去。后来有了我,不好总流泪,只好寄希望于清明时候雨下得再大一些。“清明时节雨纷纷。”不知道会不会真是老天听到了人们的祈愿,替他们流下了心中的“断魂泪”。
外公近来身体欠佳,体检报告上指标都不乐观,眼看时日无多,可妈妈看上去还算坦然:“这么些年,带他去看了想看的地方,生活上吃、穿、住,能满足的也都满足了,尽了孝道。总算没像你外婆那样,我什么都没来得及为她做,人就没了,后悔都没有办法。”
《论语·里仁》里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比“子欲养而亲不待”更残忍的,大概是还没来得及准备“喜”或者“俱”,便失去了所有资格。
听说,老家今年清明当天瓢泼大雨。妈妈外出,晚归了两天,去外婆坟头的那日,恰逢云收雨歇,天气正好。“帮你许了个愿啦!”妈妈视频告诉我。
没有问她许下的是什么心愿。
大抵,还是平安幸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