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一直是所有茶类中的消费最大户。而福建作为种类最丰富的茶区,同时又拥有红茶鼻祖的武夷桐木关,本应在世界红茶的消费中占一席之地,然鹅历史总是相似滴,拥有傲人历史的往往就是最没有出息的那一个。
从印度到斯里兰卡,再到国内滇红和祁红,都在树种本身长成比福建产区红茶更具优势的树种。闽红功夫细分品类众多,但因内含香气物质和茶多酚含量相比之下含量少,总体品质表现比较一般,再加上福建的茶品种多,喝红茶的人自然少些,近十年,红茶产量大幅减少。虽然提到金骏眉,还依然是红茶中一颗闪耀的星。但真正定义的金骏眉必须是产自桐木关的芽加工而成的,而目前福建市场上80%以上金骏眉的产地并不在桐木关,更有甚者有些一芽一叶的也包装成金骏眉销售。
为了能寻找到具有性价比同时认真制作红茶的茶厂,本周来到福安,这座拥有众多4A级景区的临海小城。一绿一红是福安在历史上较为出色的茶,松萝绿茶和坦洋工夫。
为了摸清整个福安茶叶状况,决定先到甘棠的海峡茶城逛一下。从下白石高速出口,沿省道一路很多修船厂的渔轮和大船停泊在河边,路旁时而能见到轮船拆卸下来的零件随意胡乱地堆放着。一路各色工厂却是生产不同的产品,和大多城市的集中专业化不同,也算是福安一个特点了吧。这么开20分钟左右就看见了早已破败不堪的茶城,沿国道一边的正大门几乎没有路可进入,茶城正广场堆放这看不清什么的杂物,招牌在冬日寒雨中显得格外落寞。想着应该是没有商户了吧便直接往前开走了,转念一想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吧。竟然还有10几家在外围街面营业着。有些是安溪人,08年因为免3年租金的诱惑举家迁到福安,就这么将就了10年,听着老板诉苦时我暗自思索,没有大钱但一定有利才可能将就着吧。
倪老板是当地茶农,爸爸和爷爷都种茶,她说小时候都是在茶山玩,16岁就开始跟父亲做茶了,她的手全是一道道细细的沟纹,这是多年手工做茶时的烙印。她说,每到茶季,她家只收海拔高些的茶青,得一早跑到相熟茶农家预定好,也只有你了解他家茶园情况的才能大胆放心的收进来啊,所以每年的产量比较稳定,不打算去收其他家不熟悉茶山情况的茶青。
象她家这样的小加工厂在整个福安有上千家,每年茶产量2000斤左右,红茶占30%.白茶30%,绿茶30%.其余的做些摇青红茶。
但聊天中,感觉她只是对茶山地理分布和种植茶农较有经验,对茶叶加工却没有专业理论。这应该也是大部分茶厂制茶师的通病吧。没有理论支持,就可能将能有优秀表现的茶青做出表现平平的茶,岂不可惜?
接着走了坂中茶市场,这里倒是依旧一派生意繁荣的模样,到了年末,高端的红茶基本卖断,一些低端的红茶,商家也大多坦言加糖了或是描黄了。我是直接略过了。
这里红茶分为小种和金骏眉两大类,又因树种不同分成不同品类,主要是梅占 金牡丹,金观音,小量奇兰和矮脚乌龙。大多是以香为特点的品种,所以茶汤多数缺少醇厚感 香气倒是不错。也许头春茶的茶汤能有好的表现,但头春的价格却无法和云南和印斯相比。这就是因为我们这种小户种植,小户加工的源头模式所决定的。只有在源头形成大规模集约化工业化种植,才能提升茶园品质的同时大度提高产量。
在武夷山受到地理位置制约很难实现,但是在福安,应该是可以尝试的。问题是资金呢?
坦洋工夫是一种品种,同时也是上世纪80年代坦洋集团的专用品牌,小茶农茶厂是不能用坦洋工夫出现在任何地方。但历史再次嘲笑了,坦洋工夫集团这两年倒闭之后,上千亩茶山荒芜着,精明的小散们只要给看守门卫几包烟,便能进山大大方方地采摘。
福安摇青红茶挺流行,但是真正能拥有蜜桃香是极其困难。关注这个品类,也许在技术更完善后能将青味赶尽杀绝。以前一直误解摇青红茶为红乌龙,这部分知识会在后面专门解释一下。
五月习茶之路之2018.01.05福安寻茶记 五月习茶之路之2018.01.05福安寻茶记 五月习茶之路之2018.01.05福安寻茶记 五月习茶之路之2018.01.05福安寻茶记 五月习茶之路之2018.01.05福安寻茶记 五月习茶之路之2018.01.05福安寻茶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