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彼得·德鲁克先生,这位被称之为“大师中的大师”的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2002年被布什总统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我与德鲁克先生的相识,得益于另一位国内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的推荐。当时的陈老师(2013)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而今她已经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在陈老师的课堂或演讲中,她多次把德鲁克先生尊为自己从事管理学研究的引路人,引导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跨入管理学。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我便去图书馆寻找德鲁克先生的书籍,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连续读了他的好几本书。
德鲁克先生的书籍主要是管理学方面的,如《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如果我们不是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或者对管理学兴味索然,读来不一定能有多少共鸣,而且对我们成长的帮助也有限。但是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是每个大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作为未来的知识工作者,我想每个人面临的挑战都是如何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有效。比如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我们每天早、中、晚三个点都要去研究生工作室,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0个小时,然而,我们大部分人仍旧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到临近项目汇报期间,我们便开始加班加点的熬夜。晚上睡觉前,当我们回首一天的工作成果时,依旧是充满悔恨的,总是感叹自己低下的工作效率。但是,感叹之余你是否分析过其中的原因呢?
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管理者?书中给出的定义是:“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依靠其知识和职务,为他们所在的组织做出贡献。”这样看来,我们——未来的知识工作者,都将成为未来的管理者。知识工作者的一个特点是:与体力工作者相比,他们的工作很难有效地衡量,他们要选择对的事情,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所以如何有效的工作是知识工作者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
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给出以下五条原则:
①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并统一安排自己的时间,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②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不能为工作而工作,而是要为成果而工作;
③善于利用自己、上司以及下属的长处,不能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
④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并且坚守优先原则;
⑤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整本书都是围绕这五条原则展开的,德鲁克先生用一系列的事例解释这些抽象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内容浅显易懂,可读性很强。我们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一条,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会有明显的提升。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认真践行过其中的第二条,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在进研究生工作室的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导师、师兄师姐以及所处的团队是有一定的怨言的。因为他们几乎从不关心我的成长,也不在乎我的意见,我每天只是做着一些枯燥无聊的活儿,打杂,跑腿以及挨训。我看不出这样的工作对自己的科研或者学习能有任何帮助,我发挥不出自己的长处,所以整个人感觉很空虚,一种即使忙碌后依旧十分空虚的感觉,我开始抵触自己的工作……。
当有一次我重新翻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时,偶尔看到里面讲贡献的一节,顿时豁然开朗,忍不住摘录几句: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他常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他强调的是责任。
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埋头苦干,总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之,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重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她)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
读完这一节后我的新认识是:我们之所以能在办公室有存在感,不是因为我们多么才华横溢,或者多么雄心壮志,这些不是我们所处的团队关心的事情。我们的团队关心的是每个成员能贡献什么,贡献大的就会赢得尊重,反之就会被边缘化,甚至剔除出去。所以,我们要经常自问:“我能为办公室做什么贡献?”当导师或上司给我们分配任务时,即使我们不喜欢它,也要努力把它做好,这是我们为办公室做出贡献的机会。在其位,则谋其政。
在国内,除了陈春花教授这些学者之外,企业界也有很多德鲁克先生的崇拜者。比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他自称是“德鲁克迷”,四处搜集德鲁克的著作。对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他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依旧能常读常新,本书的第一篇序就是张瑞敏写的。
“重读经典,浸润人生”。读完德鲁克先生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你会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忙碌并不等于瞎忙,效率才是关键。学会管理好自己,你终将成为一名高效、卓越的管理者!
网友评论